第275章 大唐第一骑兵旅(1 / 2)

赵匡胤离开许州、大举南下的消息,经过潜伏的情报系统,迅速地传递到金陵。

得到消息之时,李煜正在钟山马场,心中一时间千头万绪,脸色也变得阴沉起来。

陪同的李元清见状,小心翼翼地问:“陛下,是否身体不适?”

自从李煜连纳两妃之后,日夜操劳,国事繁忙,整体上给人一种发虚的感觉,黑眼圈始终都没下去过。

“无碍,淮阳郡公,你说说吧。”

今天,李煜是来验收“大唐第一骑兵旅”的训练成果的。

五月中旬,契丹除了送来约定的战马之外,萧衍还算是讲信用,派遣十七人帮助训练骑兵,对待这些“归化人员”,李煜非常客气,将李元清调离了天策军指挥使的位置,只为跟着契丹人好好学。

李元清也升官了,除了“将帅”与“淮阳郡公”的名誉官职之外,还被册封为忠武军节度使。

大唐第一骑兵旅,就是全盘骑兵装备的忠武军。

不过,这一册封有点不实惠,因为忠武军节度使是盛唐时期设置的,地点就在中原腹地,治所则是许州!

李煜的意思是,先把节度使册封给李元清,具体能不能当上这个官,就看将来你什么时候带领大唐铁骑、北定中原了。

至于学习,李元清很清楚,绝对不是跟着契丹人学骑术,而是为了了解契丹人的作战方法。

李煜很清楚,南唐与契丹之间,早晚必有一战!

到时候,战争的性质也会彻底转变,不再是群雄割据、权力之战,成为农耕政权与游牧政权的生存之战!

在那之前,多了解一下对手是必要的。

有一点比较可惜,萧衍派来的人,属于契丹兵卫系统“十二宫一府”中的延庆宫在南京(契丹辽朝的称呼,指北京)设置的提辖司,全部都是汉人。

“全部汉人”的情况,说明萧衍是刻意为之,要么他是一片好心,认为汉人与汉人之间好接触,要么他是心存芥蒂,担心南唐学会契丹军队的精髓。

无论如何,有胜于无。

不得不说,契丹在骑兵作战方面是很有一套的,一开始提出的训练方法,李元清下巴都惊掉了。

每个士兵三匹马,装备长枪一柄、马刀一柄、弓三具、箭四百、火刀石(燧石),马不给草料,人不带粮食,从金陵出发开始跑,跑到哪儿抢到哪儿,一个月来回。

《辽史·志第四·兵卫志上》:“每正军一名,马三匹……人马不给粮草,日遣打草谷骑四出抄掠以供之……沿途民居,园囿、桑柘,必夷伐焚荡。”

这个训练方法,当即就被李元清否决了,你以为这是在草原上?四处劫掠,训练好坏先不提,皇帝第一个就得把你砍了!

契丹教练也很郁闷,困在一个地方训练,那能有个屁用?

李元清费了一番心思,最终决定了一个切入点——两军对垒。

以最直观的实战,来检验两国骑兵的战斗差距。

契丹一方十人,南唐一方百人,穿戴严密护具,木质刀剑、弓箭等,避免伤害。

一场实战检验下来,南唐骑兵输的不要太惨太惨!

南唐这边手持长棍,代替长枪,快马向前冲锋,而契丹十人队伍如同心灵相通,正面冲锋到三十步的时候,每人都快速射出三箭,李云清注意到,他们在冲锋之初,就一手将箭矢搭载弓弦上,同时拉弓的手中还攥着两只箭。

射完箭之后,并没有拔刀拼杀,而是立即调转马头、分开逃跑!

南唐骑兵立即高声呼喊,分兵去追,契丹一方一边跑,一边向后面射箭,转眼间,又“阵亡”几人。

分兵之后,契丹其中三人大声呼喊,发出挑衅,一路南唐骑兵眼看就要追上对手,不知怎么的,旁边突然杀出来三人,混战之中,又被“杀死”几名士兵。

《辽史·兵卫志》记载:“最先一队走马大噪,冲突敌阵。得利,则诸队齐进;若未利,引退,第二队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