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嵩,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人,东汉末期名将,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皇甫嵩出身于将门世家,最初被举为孝廉、茂才,汉灵帝时被征为侍郎,迁北地太守。黄巾起义爆发后,皇甫嵩与吕强上疏请求解除党禁,被授为左中郎将,率兵讨平黄巾之乱,“威震天下”,战后被拜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到任后,他奏请减免冀州百姓一年的租税,后因得罪权宦赵忠、张让而被罢免,改封都乡侯。中平五年,被起用为左将军,击破王国叛军,董卓掌权时,皇甫嵩遭董卓陷害,经其子皇甫坚寿求情,才得以保全性命,董卓被诛后,皇甫嵩出任征西将军,诛灭其宗族。晚年历任车骑将军、太尉、光禄大夫、太常等职。兴平二年,皇甫嵩去世,获赠骠骑将军。唐德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皇甫嵩,出身在边地将门世家皇甫家,他的父亲皇甫节,是当时的雁门太守,为帝国驻守北方;他的叔叔为度辽将军皇甫规,为帝国安抚羌族,扬名塞外;他的祖上,也皆为汉帝国一时之虎将,名闻四海。所以,皇甫嵩一出生,就肩负着家族的荣光,学武,是皇甫嵩所必须的,然学文,更好文,也说明了皇甫嵩与寻常将门子弟的不同,但,如其他官宦子弟一般,皇甫嵩开始时的出仕,也是较为顺利,举孝廉,茂才,仕途可谓一路畅通。
依靠着家族背后的实力,他的上位便是轻而易举的,然而,此时的皇甫嵩却拒绝了一切的私人征招,甚至就连当时汉帝国军方最有实权的太尉和大将军的征召,皇甫嵩也都一并选择了拒绝,为什么?皇甫嵩为何要这样做呢?很多人为什么看不懂之后的皇甫嵩,其实,从这一点上看,皇甫嵩或许从来都不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或者说,皇甫嵩的所为,或许从未是仅仅为了自己,拒绝了当时帝国所有实权派征召的皇甫嵩,却欣然应允了帝国皇帝公车的征召,并担任了帝国北地太守一职,何谓北地?帝国最靠近异族之地,而这,就是皇甫嵩的选择。
黄巾起义为祸九州,驻守北地郡的皇甫嵩首当其冲,同年以皇甫嵩为左中郎将,令其与右中郎将朱儁,各领一部不足两万人的军队,出征黄巾。出征黄巾第一仗,对战长社,然而当此危急之时,右中郎将朱儁却是首战而败,整个汉帝国,顿时之间所有人的目光,便都凝聚在了这个刚刚抵达长社的皇甫嵩,无他,如若皇甫嵩再败,黄巾军的锋芒将再无人可抵挡,汉帝国也就算是真的完了,而皇甫嵩呢?面临朱儁部的兵败,他无奈,毕竟兵少将寡,只得入驻长社城,而后,黄巾军波才部遂举大军围城,妄图一举歼灭帝国平叛军。
兵少将寡,又被人围城,情势危急如此,然皇甫嵩却也不愧为一代名将,如其对部下所言:“用兵之道,不在多寡,而在随势而动。黄巾军虽然势众,更携胜利之威,士气正旺,但是黄巾军毕竟只是一支刚刚才组建不久的军队,其无论是行军驻扎还是军队必备器械都是不太完善,更何况黄巾军所驻扎之地也多为草地,如若以火攻之,那么,当年战国时期田单用火牛计大破诸侯联军的奇功在今日便可重新出现了。”说做便做,皇甫嵩也很清楚,不能再拖了,帝国援军不知何时能到,而黄巾军的援军却是遍地都有,一旦等待黄巾军主力全部聚齐,那么,其部下这一万多人,便是必死无疑。遂于当夜,趁大风之际,派少量锐士在夜间出城纵火,一时之间,城外黄巾军驻地火光四起,黄巾军士卒本身就不是真正训练有素的军队,面对此情此景,更是大乱。于是,正如皇甫嵩所推算的那样,而后,发动总攻,如史书所记:“大破之,斩首数万级。”
只此一战,皇甫嵩在朱儁兵败,天下瞩目之际,以其孤军大破黄巾军波才部,一举将整个帝国失利的局势几乎彻底扭住,而其他各路平叛军便也在皇甫嵩的带领下,开始了对于黄巾军的全面总攻。汝南一战、陈国一战、阳翟一战、西华一战,逢战必胜,直打的黄巾军几乎无还手之力,很快,周围三郡便全部平定。可以说,黄巾起义之后的汉帝国,正是皇甫嵩的一次又一次胜利,生生的将这个本就该摔倒趴下的帝国,重新又一次的拉了起来,平定三郡之后的皇甫嵩,紧接着又进军东郡,于仓亭一战,又杀黄巾军七千人,并生擒黄巾军大将卜己。然尽管皇甫嵩一路势如破竹,但整体上,整个汉帝国军队对黄巾军的作战却还是始终处于不利状态,尤其是汉帝国主力所属的北中郎将卢植、东中郎将董卓对黄巾军主力所属的黄巾军主帅张角的作战,相持了那么长时间,却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皇甫嵩部率军接替卢植和董卓,进击黄巾军主力,广宗。皇甫嵩军于黄巾军主力于广宗相遇,顿时,二者便展开了激战,然黄巾军主力大帅张梁却在失败后退守广宗城,并仗着城坚兵多,妄图据城死守,却不料,当夜皇甫嵩先是假意迷惑张梁军,待其放松警惕后,便突然夜袭张梁军,一时之间,汉军与黄巾军主力的大会战便彻底引发,其结果很显然,依然还是皇甫嵩胜,如史书所记的:“大破之,斩梁,获首三万级,赴河死者五万许人,焚烧车重三万余两。”即使是面对黄巾军主力,却依旧是皇甫嵩大胜,而皇甫嵩的军威也从此刻开始,天下再无人可以与之争锋。而后,曲阳一战,皇甫嵩与钜鹿太守郭典再一次大破黄巾军另外一支主力大军,并再杀其主帅,灭其军。至此,黄巾军主力部队尽灭,而其主要首脑人物,除张角是病逝之外,张梁与张宝也皆为皇甫嵩所斩杀,由此,这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民变,也算是基本上平定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黄巾后的皇甫嵩,则也如皇甫嵩自己所料想到的,屡次受到朝廷猜忌,屡次遭到贬损,但也同时成为了帝国后期的救火队长,哪里危难便去哪里。皇甫嵩所战,自然是必胜,征讨边章和韩遂的战争,虽然一切顺利,成功平叛,但也因为没有讨好当时皇帝身边的近臣,所以反而遭到了贬官夺地的惩罚,可是,皇甫嵩真的在乎吗?至少,史书中没有显示出皇甫嵩的任何表情。五年,凉州贼王国围陈仓,复拜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各率二万人拒之。《后汉书·皇甫嵩列传》,这一次,应该是皇甫嵩人生的最后一次领军作战了,然而即使是最后一次,也一样是赢的漂亮,赢的完美,尤其是对于后来让天下都为之害怕的董卓的嘲讽,更是堪为千古美谈。根据史书中的表述,当时,董卓军虽然为皇甫嵩节制,但也毕竟权力颇大,所以便建议皇甫嵩急行军以救陈仓,然而,皇甫嵩却是如何说的呢?
卓曰:“智者不后时,勇者不留决。速救则城全,不救则城灭,全灭之埶,在于此也。”嵩曰:“不然。百战百胜,不如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以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我,可胜在彼。彼守不足,我攻有余。今陈仓虽小,城守固备,非九地之陷也。王国虽强,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埶也。夫埶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国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陈仓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烦兵动众,而取全胜之功,将何救焉!”遂不听。《后汉书·皇甫嵩列传》。
然而,其结果呢?皇甫嵩简直如同军神一般,一切胜负,几乎都在其算计之内,王国围困陈仓,从冬季一直到春季,足足八十余日,却始终无法攻下陈仓,而后,也如皇甫嵩所预计,果真退走了。无疑,这就是对于董卓赤裸裸的打脸,你觉得你董卓懂兵法,然而,在我皇甫嵩面前,你也就只配给我提鞋。而后,董卓不甘,便在皇甫嵩准备进攻之前,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以穷寇莫追的想法来建议皇甫嵩不要追击,甚至还分别引用了《司马兵法》和《左传》中的例子,然而,皇甫嵩却又是手把手的教董卓如何做人。很显然,董卓一次次的自以为是,都在一定程度上反衬出了皇甫嵩的卓越军事才华。也是可笑啊,如此为皇甫嵩所戏弄的董卓,如此在皇甫嵩手下毫无能力可言的董卓,居然会后来居上,不仅成为了皇甫嵩的上官,还一度手握天子,乾罡独断天下事,真是可悲啊。
当董卓祸乱朝政之时,皇甫嵩如若一直在牢狱之中还好,然而其子却跑到董卓那里痛哭流涕,希望能让皇甫嵩活下来,而董卓虽然答应了释放皇甫嵩,却也是多以讥讽语气,然而皇甫嵩却犹如什么都听不见一般,还对董卓笑而谢之。至此,那个曾经叱咤风云,傲视九州的汉末一代名将,终究还是沦为了寻常被董卓欺压的朝中臣子一般。可惜了,一代名将,没有死在战场上,也没有在最后建立更大的功业,反而是几乎默默无闻一般,悄悄的死去,而其后,朝廷也只以骠骑将军追赐之。
纵观皇甫嵩的一生,和皇甫嵩本人,其人用兵如神,更为拯救大汉帝国建立了不世之功,然而,却因为自身的坦荡和后来的不知名原因,竟然就此泯然众人。但,在事实上,皇甫嵩最后的坚决不违逆,也的确为后来的很多枭雄以很大的压力:如董卓,强横一时无人可制,却也只敢换天子,而不敢真正代天子;如曹操,横扫北方,却也终究不敢越那最后一步。皇甫嵩,这个人,他活着的时候,就代表了一个属于他那一代人的传奇,而当他死后,则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人,东汉末期名将,雁门太守皇甫节之子、度辽将军皇甫规之侄。皇甫嵩出身于将门世家,最初被举为孝廉、茂才,汉灵帝时被征为侍郎,迁北地太守。黄巾起义爆发后,皇甫嵩与吕强上疏请求解除党禁,被授为左中郎将,率兵讨平黄巾之乱,“威震天下”,战后被拜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槐里侯。到任后,他奏请减免冀州百姓一年的租税,后因得罪权宦赵忠、张让而被罢免,改封都乡侯。中平五年,被起用为左将军,击破王国叛军,董卓掌权时,皇甫嵩遭董卓陷害,经其子皇甫坚寿求情,才得以保全性命,董卓被诛后,皇甫嵩出任征西将军,诛灭其宗族。晚年历任车骑将军、太尉、光禄大夫、太常等职。兴平二年,皇甫嵩去世,获赠骠骑将军。唐德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六十四将,宋徽宗时,位列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皇甫嵩,出身在边地将门世家皇甫家,他的父亲皇甫节,是当时的雁门太守,为帝国驻守北方;他的叔叔为度辽将军皇甫规,为帝国安抚羌族,扬名塞外;他的祖上,也皆为汉帝国一时之虎将,名闻四海。所以,皇甫嵩一出生,就肩负着家族的荣光,学武,是皇甫嵩所必须的,然学文,更好文,也说明了皇甫嵩与寻常将门子弟的不同,但,如其他官宦子弟一般,皇甫嵩开始时的出仕,也是较为顺利,举孝廉,茂才,仕途可谓一路畅通。
依靠着家族背后的实力,他的上位便是轻而易举的,然而,此时的皇甫嵩却拒绝了一切的私人征招,甚至就连当时汉帝国军方最有实权的太尉和大将军的征召,皇甫嵩也都一并选择了拒绝,为什么?皇甫嵩为何要这样做呢?很多人为什么看不懂之后的皇甫嵩,其实,从这一点上看,皇甫嵩或许从来都不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或者说,皇甫嵩的所为,或许从未是仅仅为了自己,拒绝了当时帝国所有实权派征召的皇甫嵩,却欣然应允了帝国皇帝公车的征召,并担任了帝国北地太守一职,何谓北地?帝国最靠近异族之地,而这,就是皇甫嵩的选择。
黄巾起义为祸九州,驻守北地郡的皇甫嵩首当其冲,同年以皇甫嵩为左中郎将,令其与右中郎将朱儁,各领一部不足两万人的军队,出征黄巾。出征黄巾第一仗,对战长社,然而当此危急之时,右中郎将朱儁却是首战而败,整个汉帝国,顿时之间所有人的目光,便都凝聚在了这个刚刚抵达长社的皇甫嵩,无他,如若皇甫嵩再败,黄巾军的锋芒将再无人可抵挡,汉帝国也就算是真的完了,而皇甫嵩呢?面临朱儁部的兵败,他无奈,毕竟兵少将寡,只得入驻长社城,而后,黄巾军波才部遂举大军围城,妄图一举歼灭帝国平叛军。
兵少将寡,又被人围城,情势危急如此,然皇甫嵩却也不愧为一代名将,如其对部下所言:“用兵之道,不在多寡,而在随势而动。黄巾军虽然势众,更携胜利之威,士气正旺,但是黄巾军毕竟只是一支刚刚才组建不久的军队,其无论是行军驻扎还是军队必备器械都是不太完善,更何况黄巾军所驻扎之地也多为草地,如若以火攻之,那么,当年战国时期田单用火牛计大破诸侯联军的奇功在今日便可重新出现了。”说做便做,皇甫嵩也很清楚,不能再拖了,帝国援军不知何时能到,而黄巾军的援军却是遍地都有,一旦等待黄巾军主力全部聚齐,那么,其部下这一万多人,便是必死无疑。遂于当夜,趁大风之际,派少量锐士在夜间出城纵火,一时之间,城外黄巾军驻地火光四起,黄巾军士卒本身就不是真正训练有素的军队,面对此情此景,更是大乱。于是,正如皇甫嵩所推算的那样,而后,发动总攻,如史书所记:“大破之,斩首数万级。”
只此一战,皇甫嵩在朱儁兵败,天下瞩目之际,以其孤军大破黄巾军波才部,一举将整个帝国失利的局势几乎彻底扭住,而其他各路平叛军便也在皇甫嵩的带领下,开始了对于黄巾军的全面总攻。汝南一战、陈国一战、阳翟一战、西华一战,逢战必胜,直打的黄巾军几乎无还手之力,很快,周围三郡便全部平定。可以说,黄巾起义之后的汉帝国,正是皇甫嵩的一次又一次胜利,生生的将这个本就该摔倒趴下的帝国,重新又一次的拉了起来,平定三郡之后的皇甫嵩,紧接着又进军东郡,于仓亭一战,又杀黄巾军七千人,并生擒黄巾军大将卜己。然尽管皇甫嵩一路势如破竹,但整体上,整个汉帝国军队对黄巾军的作战却还是始终处于不利状态,尤其是汉帝国主力所属的北中郎将卢植、东中郎将董卓对黄巾军主力所属的黄巾军主帅张角的作战,相持了那么长时间,却最终还是无功而返。
皇甫嵩部率军接替卢植和董卓,进击黄巾军主力,广宗。皇甫嵩军于黄巾军主力于广宗相遇,顿时,二者便展开了激战,然黄巾军主力大帅张梁却在失败后退守广宗城,并仗着城坚兵多,妄图据城死守,却不料,当夜皇甫嵩先是假意迷惑张梁军,待其放松警惕后,便突然夜袭张梁军,一时之间,汉军与黄巾军主力的大会战便彻底引发,其结果很显然,依然还是皇甫嵩胜,如史书所记的:“大破之,斩梁,获首三万级,赴河死者五万许人,焚烧车重三万余两。”即使是面对黄巾军主力,却依旧是皇甫嵩大胜,而皇甫嵩的军威也从此刻开始,天下再无人可以与之争锋。而后,曲阳一战,皇甫嵩与钜鹿太守郭典再一次大破黄巾军另外一支主力大军,并再杀其主帅,灭其军。至此,黄巾军主力部队尽灭,而其主要首脑人物,除张角是病逝之外,张梁与张宝也皆为皇甫嵩所斩杀,由此,这场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民变,也算是基本上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