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4章 互利互惠(1 / 2)

投降的一众郑国贵族,七成请求成为楼氏的附庸,两成投奔了范氏,一成不到投奔祁氏。

并不是因为楼氏足够强大,才吸引多达七成郑国贵族归附。

真正的原因是,作为晋国卿位家族的楼氏崛起时间最晚,发展速度十分迅猛。

那些老牌卿位家族,他们成势的时间太长,属于是一个萝卜一个坑。

刚刚崛起不久的楼氏,由于发展速度异常迅猛,能够想象到各阶层多么缺乏人手。

那么,能够猜到为什么会有多达七成的郑国贵族,他们会选择楼氏依附了吧?

只能说他们很聪明,只是不一定聪明对了地方。

楼氏是刚崛起不久没有错,内部教育体系逐渐成熟,没有外人想象中那么缺乏人手。

当然了,对比那些老牌家族,只要真的有能力,想在楼氏内部体系获取到高位,确实是会比较容易。

每一个新兴势力都是那般,崛起之初投奔过去还有可能挤上高层,等稳定下来再有能力也难以成为真正的高层了。

“拜见家主!”侯晋以及一众人等,恭恭敬敬向楼令行礼。

他们怎么称呼楼令为家主呢?

这么称呼就对了!

一来是,他们还没有得到晋国的真正接纳,走完整套流程才是晋国的一份子。

二来嘛,他们即便成为晋国的一份子,没有获取到正式的官职之前,用家主来称呼楼令最为合适。

等他们的爵位获得晋君周的承认,正式成为晋国的贵族,随后也有了正式的官职,倒是能用官职来称呼楼令了。

楼令给了他们一个笑脸,示意道:“诸位且坐。”

众人坐下,然后侯晋第一个站起来,向楼令介绍自己以及侯氏。

介绍的流程包括告知在郑国的爵位,以及拥有哪些封地,治下有多少人口,能够征召出多少兵力。

其它时代有杀人充作投名状,得到正式接纳的入伙流程。

在春秋时代,将自家的情况讲出来,哪怕是有藏着掖着,其实就是在走成为附庸的流程。

他们可以藏着掖着,一旦主家查出不符的信息,上报之外溢出的所有东西,可能不再属于他们的了。

为什么?因为他们自己上报就那些家当,所以多出来的便不再属于他们。

因此,作为附庸的一方,基本上对自己的实力不会瞎胡说,敢胡说可能要割舍掉隐瞒的那一部分。

当然可以往虚高去报,问题是虚高上报,得到任务却是无力去完成,有相关的惩戒措施。

所以说了,春秋时代的君子之风,不全然考验个人道德,相关的赏罚具备很大的威慑力。

一个又一个人自行介绍,上报自家的实力到底如何。

楼氏这边自然会有人提笔在记录。

“那便是纸张?”

“有别于竹简,可以在其上书写,肯定是传闻中的纸张了。”

什么情况?

楼令早就安排人将纸张研究并制造出来,早几年就能够量产了。

好些年过去,楼氏内部倒是普及了纸张的使用,外部只有少数几个家族会每年得到楼氏一定的馈赠。

也就是说,能够生产纸张的楼氏,没有将纸张当作一种商品,大肆地投放到市场贩卖。

那也就是导致很多人可能听说过纸张这玩意,见可能一次都没有见过。

一张A4纸作为载体,容纳的字数可能超过五卷竹简,携带的便利更是没得比,无疑是一种天大的进步。

林姒将一众人的信息记录好,问道:“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楼氏的管家是一名女性,想打听非常容易。

这样无疑证实了楼氏缺乏人才的猜测。

只不过,他们哪里知道林姒的学识超过他们不止一条街呢?

一众人纷纷表示不用补充。

楼令暂时没有得到晋君周的回复,不能与他们走接下来的流程。

什么流程?

吸纳附庸可不是上报信息这么简单,还需要举行一场飨宴,由楼令赐予他们食物和美酒。这个流程既是确认统属关系,也是表示主家有口吃的,不会让附庸饿着;另一层涵义则是,一起共贫穷或同富贵。

因为没有飨宴这个流程,前来见楼令的人不久后离开,回到了之前的各个驻地。

“诸侯已经率军抵达‘虎牢’,我接下来需要前去参加会盟。”楼令看向林姒,说道:“接下来,你负责盯着军尉。”

需要前去“虎牢”参加会盟的人不止楼令,下军佐士鲂一样需要到场。

军将和军佐暂时离开岗位,按照官职顺位就是由军团的军尉接手指挥。

所以了,军尉这个职位在晋国比较特殊,排除掉中军尉是固定人选之外,上军、下军或新军的军尉一般是由国君亲自任命。

目前在下军担任军尉的人是董昭,暂时看不到有玩弄什么小动作,等楼令和士鲂离开却是不一定了。

“世子很快就会回军吧?”林姒问道。

楼令笑呵呵地说道:“小白先后攻克‘管’和‘时来’,剩下的城池由其他人负责攻打。应该是这几天就会过来了。”

小主,

近一段时间楼小白在做什么,全被楼令看在眼里。

这一次,晋军攻略郑国西部,很多郑国的非公族未战先降,军事行动不算有什么难度。

楼小白尝试打城池攻防战,用以检阅自家私军的实际攻城战力,积累相关的经验,事先得到了楼令的允许。

其实,由于战争烈度不强,很难发现掌握的攻城技巧有什么错处。

顺风顺水之下,很多弱点都会被掩盖成为隐患,真的发现不了。

只有在遭遇艰难困境的情况下,一套打法到底能不能扛住考验,才会得出该有的答案。

楼令十分清楚百次的训练都比不上一次实战,问题是没有日常的训练,哪来的底气去经受实战的考验?

有机会打城池攻防战,楼令当然赞成自家私军多多积累经验,更愿意支持楼小白去验证自己的一些想法。

有家底又有条件的家庭,他们的孩子为什么占尽优势?不正是因为有足够的底气支撑容错率,更有施展才能的舞台吗?

楼令招来董昭,进行一些交代的同时,话里话外存在警告。

不是警告别的什么,楼令只是让董昭按照既定计划行事。

“请军将放心,昭绝不会额外生事。”董昭面对楼令显得再恭敬不过。

楼令制定的是战略,不是战术层次。

战略跟战术不是一个级别,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够玩得懂。

尽管董昭极受晋君周的看重,他一样没有胆子作妖。

当天,楼令与士鲂启程前往“虎牢”。

四天之后,两人抵达“虎牢”。

“听说战事的进展很顺利?”郤锜得知楼令抵达,第一时间进行召唤。

楼令详细地介绍战争的过程与进程,最后问道:“诸侯到齐了吗?”

郤锜还在复盘楼令对战争进程的汇报,随口应道:“除了吴国没来,其余各方都在了。”

这一次会盟,晋国当然对吴国发出了邀请。

便像前几次那般,吴国再一次答应会来,只是看来又要再一次毁诺了。

因为楚军北上的关系,晋国这一边已经有些日子没有收到楚国与吴国战事的消息。

最后的消息是,楚国与吴国的水军在大江之上展开激战,双方打得难分难解。

晋国君臣对水战没有太清晰的概念,只是不妨碍他们认为楚国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毕竟,楚国是当世的超级强国之一,到了认真应对的时候,真不是当前的吴国能够抗衡。

简单的来说就是,楚国可使用资源与人口比吴国要多得多,光是用数量就能压死吴国,无论陆上大军或水军都是。

楼令比其他人更笃定楚国水军将会获取胜利,论点仅是楚国水军处在上游,顺流而下会占更大的便宜。

“那么多贵族改旗易帜,君上很难办。”郤锜消化完楼令汇报的信息,讲起了这一件事情。

郤锜一本正经地说道:“这个口子一开,诸侯必定恐慌。”

是会那样子没错的。

如果贵族携带封地要改换效忠的国家被晋国接纳,以后会有多少贵族有样学样,岂不是要让天下乱套了?

楼令笑呵呵地说道:“我们接纳是在主持正义。”

不是吗?

郑国对非公族的贵族压榨之严酷,远超当世的所有国家。

并且,正式进入交战的时候,晋国一方并没有逼迫他们携带封地改旗易帜,完全是那些贵族求着晋国收留。

“中军将,这只是一个开始,我们成为当世唯一大国,乃至于对周王室取而代之的开始。”楼令有些话很愿意说给郤锜听。

一直以来,郤锜能够看出楼令在谋划着一些什么,亲耳听到楼令讲出自己的谋划,还是听得瞪大了双眼。

“这些话,我也只是说给中军将听。出了这个门,我可不认。”楼令没有第一时间被郤锜训斥,继续往下说道:“武王取得‘牧野之战’的胜利后,讲过天与弗取反受其咎。令闻之,深以为然。”

什么!那一句话不是勾践说的吗?

谁说的不重要,重要的是很有道理。

当今天下,周天子已经无法统率诸侯,更没有实力去针对诸侯进行惩戒。

举着“尊王攘夷”大旗的晋国,代行周天子的权利,晋国依靠武德充沛确实是让周天子不敢吭声,众多诸侯也乖乖从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