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之后,有任务的各个军团并没有在“新田”郊外集结,他们在它处选择了集结的地点。
上军前往“河阳”集结,原因是“河阳”与单国比邻,能够用最快的速度过“孟津”大桥,再借道周王室地盘前往郑国。
下军在“辅氏”集结。这里在大河西岸,旁边一个叫大荔的异邦势力。
新军会在“盖与”集结,只是他们需要先在多处平叛,随后才会赶到“盖与”合兵,之后就是入侵仇由了。
自从“河阳”归于楼氏之后,楼令只是在征讨郑国结束后,途经了那么一次。
那次,楼令并未好好巡视“河阳”各处,召唤当地的贵族举行飨食之礼而已。
距离“温”地和“原”地不远的“河阳”农耕条件其实不差,只是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发。
楼令去了“河阳”进行了解,发现东面竟然有一个地名叫“曌”的地方。
春秋时代就有“曌”这个字了?不是说好了,“曌”是由武则天创造的吗?这是什么情况嘛。
只不过,以谣传谣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好像“创造”一段历史,不是多么奇怪的事情。
也有可能是,春秋晋国那个叫“曌”的地方只是读音类似,写法跟后世不一样?
大篆和隶书是两种字体,楼令可能就是看了觉得形似。
“魏颗来纳赋了?”
“我事先有通知。”
“来了也好。他们被秦国偷袭了两次,确实是该报仇。”
“谁说不是呢。”
郤至和楼令已经抵达“辅氏”有些日子。
这个“辅氏”是荀氏的封地之一,位处大河的西岸,正西边是大荔,正东面是“新楚”,南面有一座荆山,北边则是连绵的无名树林。
而郤氏、楼氏和许多家族的部队并未完全抵达“辅氏”进行集结,要看纳赋者的距离远近,远一些自然就晚一点,近的话肯定就快一些。
他们在“辅氏”集结完毕后也不会马上出动,将待在当地等着秦军袭扰泾水周边的各家封地,再由当地的武装纠缠住秦军,下军才会赶过去。
需要这样做的理由是,楚国看着不敢再与晋国正面交战,实力更弱的秦国恐怕也是不敢,晋国却是想消灭或重创入侵的秦军,乘胜再设施自卫反击战。
这里不牵扯到开战的理由或大义之类,晋国与秦国的交战早就不用寻找理由,双方都有自己秉持的大义。
秦国指责晋国伏击。
晋国指责秦国伐丧。
两边来来回回谩骂了数十年之久,一致视对方为野蛮人,懒得再讲道理了。
“如果秦军不入侵呢?”郤至伸手在接雨滴。
中原的多数区域,春播结束不久之后是会下一场雨,恰是因为这样的气候才适合农耕,碰上了老天给予足够的雨量,简直就是一种来自大自然的恩赐。
“我怀疑秦国频繁的入侵是受到楚国的指使。秦国确实也渴望收复失地,没有被狠狠教训一顿之前,他们很难退缩。”楼令说道。
秦国连续两年入侵晋国的西部,主力集中在泾水周边,只有少量部队进入“魏”地袭扰。
因为魏氏已经有两次被秦军进入封地大肆屠戮与破坏的历史,他们有对秦军入侵进行事先的准备,两年内围杀的秦军数量不低于一千六百,只是仍旧死伤了近千的普通黎庶。
那真的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千日防贼总有松懈的时候,一旦松懈却是会付出代价。
秦人进入晋国摆明就是为了破坏和杀戮,很有突然性地袭击魏氏的封地,看见人就可劲地杀,撤退的时候又沿途进行破坏。
魏氏的“魏”地城池不多,村庄的数量不少,没有必经的要道,地形显得比较复杂,想防御并不太容易。
泾水周边的各家封地,每一个家族的损失都比魏氏严重,尤其是秦国重新活跃的第一年损失极其惨重。
两年之中,楼氏在“高陵”折损了近两千的人手,光是第一年死于秦军杀戮便有一千四百多人。
至于生产设施被破坏的更多,新建的村庄有七成被烧得成为废墟。
这还是楼氏的“高陵”跟泾水有点距离的结果。
损失最大的是郤氏,两年中手无寸铁死在秦军杀戮的人数就达到四千余,财产的损失情况无法计算。
再加上荀氏和范氏的人手损失,两年死在秦军杀戮的晋人总数约是一万两千余。
那是军队朝手无寸铁的黎庶进行血腥屠杀,并非是两军交战!
诡异的情况是,得知的晋人虽然憎恨,但是并不觉得意外。
秦国第一次偷袭晋国,死在那一次被袭的非战斗成员的晋人超过五万,并且是以老弱妇孺居多。
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第三次和无数次,只是规模小没有特别记录。
晋人当然会报复回去,只是相对于秦人喜欢杀戮,晋人更喜欢活捉来当奴隶。
那么,能够知道晋国和秦国明明疆域接壤,为什么中间会有长达三百里以上的无人区了吗?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正是两国互相攻击的次数太过于频繁,尤其是进行没有交战规则的交锋,互相之间你来我往将当地给掏空变成缓冲地带了。
“下军将,下军佐。”
魏颗与狐雍一块过来。
两人的到来让郤至看向楼令,神色上带着暧昧。
现下,在很多人看来魏氏和狐氏都是楼氏的附庸。而魏氏当楼氏附庸是很令人意外的事情。
楼令并未拿魏氏当附庸看待,很清楚双方只是合作的关系。
曾经的赵氏、荀氏和郤氏都想让魏氏成为自家的附庸,他们都失败了。
魏氏真的不弱,他们有比较悠久的历史,封地、人口和私军只比楼氏差一些,顶多差三成,不会差更多。
有雄心壮志的魏氏绝不甘心当某个家族的附庸,即便是卿位家族都不可能。
清楚那一点的楼令明白一点,与魏氏采取合作的关系最好,一旦真拿魏氏当附庸使唤,某天双方和平分手是最好的结果,不是没有可能闹得反目成仇。
至于狐氏?他们的人口和实际控制区域比魏氏多和大,由于在楼氏帮忙下狐氏才得以回归晋国,实际实力也比较堪忧,情况自然跟魏氏不一样。
楼令正要说话,外面通传,说是张氏之主张老谒见。
张氏来的人挺多,分别是张老和张君臣、张骼、张趯。他们入内行礼,再由张老介绍其他人。
张氏原先是韩氏的附庸,他们在韩氏覆灭之后,被动获得了自由。
获得自由的张氏很有趣,他们自动“四分五裂”了,分别有核心族人投靠几个卿位家族。
那样一搞,搞得哪个卿位家族都不好吸纳张氏成为自家的附庸。
当然了,张氏这样子做,有难的情况之下,他们同样无法得到来自某个卿位家族的全力庇护。
后面又陆陆续续来了一些人。
“不知不觉,张氏发展得挺好啊?”郤至根本不会顾忌张氏,想说什么就说。
张老谦卑地笑着说道:“承蒙众位卿大夫抬爱,受之有愧。”
怎么回事呢?
作为一家之主的张老直接投靠了晋君周,避免了张氏身上某个卿位家族的标签太明显。
郤氏给了晋君周面子,张老好几次被任命为中军的侯庵,看样子会变为成例。
那个“侯庵”就是一个军团的后勤总管,多少算是位高权重了。
然后,张氏的几个核心族人,他们大多受到了卿位家族的善待,起码能够在军队里获得中层职位。
这一次,中军没有出战的任务,张老随军向西只有个人身份,并不算参与国战。
而张老来“辅氏”又求见,显然是想引荐一位或多位族人给郤至和楼令,看看两位卿大夫有没有看上的人。
这一点从张老刚才特地介绍随行的族人就能够知道了。
由于是楼氏灭掉的韩氏,楼令自然会关注一下张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