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状况之下,楚军确实应该暂时放弃打通道路,最佳的选择就是固守待援。
所以,轮到晋军该一再主动出击了?
“中军将命令我们牢牢钉在原地,攻势由他们进行。”郤至放下刚刚收到的文牍,问楼令,道:“要不要把宋军召唤回来?”
宋军还在围攻蔡国都城。
从郤至和楼令收到的战报来看,蔡国都城的守军抵抗很顽强,宋军并未取得什么实际进展。
“合兵一处吗?”楼令反问。
郤至说道:“楚国一定会发疯!宋军害怕出现损失,让华元独自领兵在外,他虽然不敢带着宋军逃跑,消极怠战却是极有可能。”
当了几十年老大的晋国,其实对一众小弟面对什么情况会做出何等反应,基本上能够做到心里有数。
楼令当即说道:“那让宋军放弃攻打蔡国都城,过来与我们会合。”
郤至开始书写命令,写好之后封盒涂泥盖印,再让心腹前去传达军令。
“可惜了,吴国暂时不是我们的盟友,不然……”楼令说到一半停下来。
郤至当然知道什么意思。
刚刚说到一半停下来的楼令,继续说道:“楚国再次集结部队北上,来少了没有作用,一定不会低于十万。他们一下子动用三十万以上的兵力,国内一定非常空虚。我们应该让吴国知道楚国的本土很空虚。”
吴国还不是晋国的盟友。
可是,并非需要是盟友才能够配合。
有极大野心的吴国,他们本身就跟楚国不对付,知道楚国内部空虚,哪有可能不想占便宜?
当然,楚国一定会防备吴国,只是单纯防备跟实际产生大战是两回事。
涉及到国家层次,光是郤至和楼令有好主意可不行,需要得到来自郤锜的认可与执行。
他俩也就派人去跟郤锜进行汇报与建议,来来往往隔空对话了两天,建议最终被郤锜否决了。
“这可真是……”楼令得知郤锜拒绝,一时间失去语言能力。
郤锜为什么拒绝?他觉得晋国根本不需要吴国,又认为吴国想偷袭楚国,不用晋国去通知或邀请,一样会偷袭内部空虚的楚国。
那是吴国先无视晋国的好意,乃至于用自号为王来回应晋国的好意,给晋国留下来极坏的印象。
另外就是,今年晋国与楚国再次交锋,看形势进展就是对晋国有利,可能让郤锜心满意足或心态膨胀了。
“这样搞下去,别说是扶持吴国,可能连疲楚之策都要被彻底搁置了。”楼令根据郤锜的性格,有一定的心理预估。
每一个人都有他的性格,而性格将决定做事的风格。
郤锜是一个性格异常高傲的人,意味着在他执政下的晋国,国家展现出来的风格绝对是充满霸道与傲娇。
“我可以私下派人到吴国散播楚国内部空虚的消息吗?”楼令可以偷偷做,却是开口问郤至了。
郤至用沉默来应对。
楼令看到郤至沉默,知道该怎么来做了。
毕竟,郤至是郤锜的堂弟,他还是郤氏小宗温氏之主。
在郤锜拿出决定之后,哪怕郤至再不满也要执行。
因此,郤至认为楼令的建议很好,心里也非常同意,无法开口进行赞成,不反对就是支持。
小主,
楼氏在很多国家都有人员在活跃或是蛰伏。
这一次,完全就是楼令舍己为人,动用家族的资源来为国家服务了。
他们这一边处在僵持阶段,两边只是小打小闹,更多的时间用在构筑防线与加固营盘上面。
两边的主力每一天都在进行大战,一天产生的伤亡加起来最少也有数千。
尽管春秋中期几乎每一年都会爆发战争,像是这等烈度的战争却是极为少见。
参与其中的列国,小国先是受不了,后面连强国也哀声哉道。
郤锜无视盟友的哀嚎,强硬要求他们每一日出战,搞得一众盟友怨气很大。
现下,楚国看上去情况很不妙,晋国则是如烈阳一般,列国即便是对郤锜再不满也不敢发作。
只是,一旦形势出现变化,哪怕晋国没有大败亏输,只要稍微出现颓势,积累了相当多不满的列国,他们恐怕就要有所动作了。
面临生死存亡的楚军,他们从上到下表现出了超乎想象的坚韧,对此晋人或其余国家人并没有丝毫意外。
“楚人本就是那样。不是这样的话,他们早就灭亡了。”郤至对楚国有相当的了解,说道:“开始之初,楚国不过是一个小方国,灭国五十余才有现如今的疆域。他们既然敢问鼎轻重,自然是有所依仗,乃至我中国前所未有的大敌。”
楼令听到“中国”这样的字眼并没有感到惊讶。
西周之初,周王室就多次在各种场合使用过“中国”来自称,甚至在很多的礼器铭刻上能够看到文字。
“楚国本土传来消息,他们再次集结十二万大军,已经在‘郢’进行誓师,由楚君带病亲征。”华元完全就是交友广阔,有人主动告知情报。
很重视情报的楼令暂时没有收到消息,问道:“准确吗?”
华元信誓旦旦地说道:“哪能有错!”
“对了,听闻你家的医匠已经是楚国大夫,随同楚军一起出征,随时看顾楚君周全。”华元说道。
自家医匠成了楚国的贵族,楼令能不知道吗?
所以,华元完全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
这几天一直很困,偏偏睡眠很混乱,老遭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