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楼氏为什么能发展起来?(1 / 2)

秋收之前,楼令率部回到“太原”城内。

“十三个家族投靠?人口超过两千的家族有两个,其余近百到三百。”

“基本上是我们的近邻?这不错。相距太远的话,投靠也是纸面数据。”

“将山川舆图拿过来。”

楼令看着地图,手指在地图上移来划去,以楼氏封地为核心,向周边一个个点过去,心里记住那些并不属于楼氏的家族。

以地理位置来算,楼氏算是晋国西北部的一个家族。

晋国在西北部的家族不多,楼氏没有壮大之前,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拿得出手的家族。

造成这种原因跟战乱多发没有任何关系,根本原因就在晋国以往力主开发中部与南部,西部发展起来也就近三十年内的事情。

晋国的中部挤着数量众多的公族封君,他们的封地犬牙交错,没有一个家族是封地全部相连。

在西部那边,非公族的旬氏最为强大,再来便是作为公族的韩氏了。

另外,西部还有一个很强力的家族,他们便是不显山不露水的魏氏。

郤氏也在中西部开发了几块封地,他们家族的真正核心封地却是在中部,同时获得“温”让郤氏的重心开始南移。

晋国南部的家族很多,相当一部分公族封君的封地位处中南部,更南边却是被范氏、解氏、董氏、凡氏等几个非公族封君分割了个干净。

范氏除了在晋国南部有几块面积很大的封地之外,他们在晋国东部的更多。

用一个数据来说明会更清楚!

如果晋国东部算作十,范氏拿了其中的六。而剩下的四,有二属于邯郸氏,其余才是中小贵族的封地。

此前,晋国北部算作十,其中的三在楼氏,祁氏占了二,剩下是一些中小贵族。

现在?历经一次内部动荡,十三个中小家族投靠楼氏,使得楼氏从纸面数据占了晋国北部的五,祁氏仍旧是二,其余只剩下三了。

“赵氏算是北境的家族吗?”楼令目光注视着汾水边上的‘赵’地。

以地理位置去算,赵氏的“赵”地应该算是中北部的一个家族?

当然了,那些多少多少之类,所指的是势力范围,并非是合乎法理或法统的控制区。

楼令亲自动手来画出各个家族的势力范围,区分自然是不同颜色的线,画完问站在旁边看的楼小白,道:“你看出了什么吗?”

其实,楼小白万分震惊自己的父亲,也就是楼令怎么能够对国内各个家族的势力范围那般熟悉。

以为楼令一次次出远门光走路了?他每到一地定会观察,再不动声色从一些人嘴巴里探出想要的信息。

不要忘记楼令早在十年前就在执行基础教育,哪怕没有培养出行政或是军事上的高端人才,其余实用的技能已经被不少人掌握,尤其是楼令非常重视的探勘与绘图。

目前的楼令真没有培养很多全方位人才的想法,只光培养一个楼小白就要耗费极大的精力与资源。

因此,楼令在内部设了很多的专科,哪些人合适或在哪方面有比较明显的天赋,专门让他去学习那一类知识。

由于这种教育方式,楼氏是没有全方位的大才,某个领域上能力不差的人却是有许多。

恰是这样子,楼令手里是缺乏能够独当一面的人,发展家族的过程中却不会导致哪种岗位都缺人。

在一些发展中,楼氏甚至走到了当前时代的前列,比如在打铁方面。

楼小白一直在盯着被楼令重新画出势力范围的山川舆图。

“好像漏了不少?”楼小白先嘀咕了一句,随后才说道:“大片大片属于中小家族的方块没有了。”

楼令又问道:“这个叫什么?”

“兼并!”楼小白怎么可能连这个都不懂。

“对!”楼令用食指点了点桌面,发出一阵磕碰声,说道:“这只是第一轮,不会是最后一轮。”

晋国现在并没有失控,纯粹就是一国之君太烂,导致各个大家族胆子变肥,才发生了那一轮兼并。

要不然的话,不说权柄比较重的晋景公,其余国君在位怎么不见这种明晃晃的兼并呢。

其余列国也是相同的情况,但凡一国之君不带头坏规矩,哪怕是权柄再小的国君在位,其余大臣或贵族会互相盯着对方,谁敢乱来要得到一个群起而攻的下场。

要说列国与晋国有什么不同,列国能够有动作的只会是公族,非公族敢动必然灭亡。

“国君那一次公开昧下战利品的行为,直接导致了这一轮兼并?”楼小白问道。

楼令用欣慰的表情看着楼小白,说道:“你长大了。”

一国之君带头破坏规矩,势必会产生连锁效应。

今年发生的兼并正是效应之一!

这种事情不难理解的。

无非就是最顶层的秩序先崩坏,有权势的那一批人看到最应该维护规则的人不拿规则当作一回事,他们有权有势去干一些什么事情,没有多少顾忌就干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那也是一国之君无法震慑住其余人,换作震慑力足够的国君带头坏规矩,其他人只能忍受而不敢有其它举动。

只是,类似的君主不多,华夏漫长历史数下来,大概也就始皇帝、汉武帝和明太祖。其余没有那份震慑力度的君主?敢为所欲为的下场都很不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