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5章 时刻准备着(1 / 2)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时间来到了新的一年。

在春播阶段,包含卿大夫在内的大多数一家之主,他们返回了自己的封地。

一天之计在于晨。

一年之计在于春。

西征的事情在去年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商讨和准备,好多人也是一直待在“新田”进行商议,该想的事情已经尽可能去想,该做的准备也有了规划。

因此,不是必须做点什么的话,没有一家之主敢对春播有所疏忽。

楼令自然也是返回封地。

“父亲今年要率军出征?”楼小白又长了一岁,身高窜起一大截,十四岁该是有个一米六五的个子了。

伙食好的话,到了发育阶段,个子确实是会猛涨。

比如,到了公元2021年之后,中国男性的平均身高比二十年前就增加十厘米,女性的身高增加六厘米左右。这个当然是物资得到保障之下的成果。

在春秋时代,贵族的平均身高达到一米七五左右,个别身高两米以上,自然也存在一米七以下的男子。

由于在纳赋是择优而选的关系,列国军中基本看不到个子矮的人,青年的身板也会显得很是壮实。这个同样是伙食好的原因。

并不是春秋时期的伙食普遍比较好,只能说是优先供应给了有资格纳赋的群体。他们这么做的原因非常现实,没有一个好身板无法在冷兵器对抗中占到优势,身体素质差很难在战阵上保住自己的小命。

“小白的个子一定能够长到一米九以上。”楼令有在做衡量度,只是不敢保证跟现代一样。

在单位上面,楼令已经在楼氏内部推广毫米、厘米、米、里、公里,只不过从“毫米”这个单位开始,由于是“重新”设定的关系,真不敢保证跟现代是一回事。

也就是说,楼令在制定标准,至于这个标准是不是现代的标准就很难说了。

如果楼令制定的这个“标准”普及出去,并且一直传承下去,他就是第一个制定标准的人,流行的也是他所制定的标准了。

楼小白看到自己的父亲在出神,抿了抿嘴没有再问。

到了楼小白的年纪,正是对世界感到最为好奇的时候,肯定想要多接触外界。

楼令回过神来,想起了儿子刚才说的话,仔细思考了一番,说道:“你可以随我出征。”

“啊?”楼小白先是有点没有反应过来,反应过来之后,极为惊喜地说道:“谢谢父亲!”

这一次西征,晋国将出动中军、下军和新军,上军则是会安置在晋国南部。

上军的那种安排是在防着楚国,再来就是盯紧其余列国,防止晋军与秦军大战的时候,有诸侯不老实。

晋军的编制已经扩编,一个满编军团达到三万七千五百战兵,为周礼制度下的三个军团总合。

栾书已经对所有一家之主发出警告,受到征召被安排带上多少部队,部队又该是什么质量,等等一系列有着明细的要求。

那些要求的一部分还是楼令帮忙完善。

例如说,某个家族需要出动一个“旅”的兵力,他这个“旅”里面的“士”不能少于两百,到了“徒”不能低于七百,其余可以是“羡”。

然后,一个“旅”里面至少要有五十名披甲的人,等等之类。

有了明确的要求,谁要是无法办到,将视情况作出处罚。

当然了,所谓的“披甲”可有是布甲或木甲、竹甲,要是规定起码皮甲起步,还必须是甲士的级别,郤氏都拿不出两百名甲士来。

那个不是在开玩笑!

并非披上甲胄就是甲士,需要披上多少层甲,连带武器负重多少斤,随后又在跑个多少里之后仍有作战的能力,本身掌握着何等的格斗技巧,才能够算是一名甲士。

很多人能够负重百斤或以上的斤数,但是更多的人负重百斤走两步都困难,跑个几十米都要气喘吁吁。

另外,许许多多的人哪怕不负重跑个几百米之后,他们都能够被轻轻一推就倒。

那种身体素质别说是当兵了,跟人打架都是输的概率极大。

楼令带着楼小白巡视封地。

没有魂穿之前,楼令并不会农耕。

魂穿之后,楼氏一开始的条件并不好,楼令倒是学会了农耕。

到了楼小白出生,楼氏的条件开始变好,楼小白其实并没有亲自下地农耕过。

在发展自己的家族上面,不需要去进行作秀,楼令和楼小白也就不用每到了一个地头,卷起裙摆和裤腿下田。

他们只需要管好相关的负责人,看好实际开展农耕的田亩数量以及每一亩的收成,其实也就足够了。

事实也是那样,只要知道每亩的大概产出,再看实际产出怎么样,一下子就能够分辨出谁不用心。

一旦有什么不对,楼令不会去处置干农活的人,只会追究相关负责人的责任。

至于相关负责人怎么去追究真正干活的人,楼令却是会进行干涉。

说白了就是,楼令只需要盯紧各阶层的负责人,适当为黎庶阶层做主,家族不会乱到哪里去。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如果楼氏发展到现阶段,楼令还需要盯着所有人,他哪来那种精力嘛!

楼氏现在有“太原”、“平陵”、“瓜衍”、“吕”四块封地,其中发展得最好的当属“平陵”这一块封地,以“瓜衍”和“吕”的发展最为不变。

近些年,楼氏主要发展“太原”那边。

五年的时间过去,楼氏已经在“太原”完成筑城,开垦出来的耕田不下于三十万亩。

同时,楼氏一共有八万多的总人口,其中有四万集中在“太原”这一块封地。

这一次,楼令主要的视察地点不是在“太原”那边。

“我们需要盐巴,大量的盐巴。”楼令正在‘平陵’这边。

因为“平陵”是楼令获得的第一块封地,它的发展必定是会比较多样性。

楼令在后面又获得那些封地,想要进行什么试错的时候,一样是会安排在“平陵”附近。

这个跟“平陵”的地理位置得天独厚有极大关系,它在汾水的边上,旁边还有一座范围极广的无名湖泊。

楼令在晋景公那里获得了对湖泊的使用权利,后面晋景公并未收回去。到了晋君寿曼的时代,楼氏对湖泊的使用权利,暂时也没有被收回。

将近七八年的经营,楼氏在湖泊发展出了规模的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