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叫“下宫”的地方,它实际上就是一座大约五百平方米的别院,其中室外的院子大概占了两百来平方米,主建筑物就一座,其余小一些的建筑十来座。
这样的地方哪怕藏兵,其实也就是在地窖藏上十来人,其余建筑再藏几十个,再多就很容易被撞破了。
楼令去接赵武来到后院。
而后院早就存在约五十名武士,他们皆是孟姬……或晋君獳的心腹?
老楼家的三十来人,只有八人跟在楼令身边,其余大多在楼令的居住区,少量在“下宫”的范围之外。
“令大夫,我们来这边射箭吗?”赵武跟楼令相处好像就知道射箭这么一件事情。
四岁的孩童,他估计察觉不到正在发生什么?哪怕是有所察觉,又能够意识到意味着着什么呢。
楼令看着赵武那张小脸,笑着问道:“你认识一个叫程婴的人吗?”
赵武答道:“不认识呀。”
楼令又问道:“那公孙杵臼呢?”
赵武又回答不知道。
那么,到底是因为赵武的年纪小,导致记不得人,或是没有那么两名人物?
楼令之前有查过,并没有查到程婴这么一个人,倒是查到了公孙杵臼。
看“公孙”这个前缀,能够知道公孙杵臼至少是一国的公族,还是该国直系血脉的族人。
楼令却是没有查到公孙杵臼是哪个诸侯国的后裔,只知道公孙杵臼是赵盾时期的赵氏家臣之一。
能够去给赵氏当家臣,哪怕赵盾时期的赵氏无比风光,乃至于可以说赵盾权倾朝野,其实也代表公孙杵臼的家族到他这一代没落了。
到目前为止,关于公孙杵臼的事迹被传的只有一个,便是公孙杵臼杀死晋襄公之子公子乐。
那就是赵盾弑杀晋灵公之后,与狐氏之主狐射姑争权的一段往事了。
在公孙杵臼奉了赵盾的命令杀死公子乐之后,狐射姑站出来跟赵盾抗衡,狐射姑败给了赵盾,再导致狐氏从晋国出奔。
所以,赵盾是真的权倾朝野,尤其是在狐氏出奔之后,晋国内部压根没有家族敢再跟赵氏相抗衡了。
楼令对于春秋时期的历史并不熟知,哪怕是知道一些事情,讲真话也不敢百分百当真。
那是因为诸夏这边用历史人物进行“再创作”属于老惯例,现代写小说是主角穿越回到古代,发生一些新的故事;古时候却是摘出一个或多个历史人物,写一段全新的故事。
许许多多的戏曲便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进行改编,还会随着每个时代的变化,戏曲里面的好人和坏人会出现变动。
到了以小说为载体的形式,历朝历代都会有自己的倾向,例如西晋的陈寿“尊曹”,到了元末的罗贯中“尊汉”之类。
历史经过艺术加工之后,看个乐子也便是了,千万不能当真。
小说的形式更容易传播,令人读起来津津有味,问题出现在会有人把演绎作品当作历史上真正发生过。
比如,历史上的诸葛亮固然优秀,可是真正历史上意气风发的高富帅周瑜在《三国演义》里面被黑的极惨无比。
历史上喜欢拿白羽扇的是周瑜,演义里变成诸葛亮的专有标志;诸葛亮也就代表刘备联系东吴,赤壁之战压根没有诸葛亮什么事,到演义里诸葛亮变成了赤壁之战的绝对主角。
北宋的苏轼到赤壁怀古就专门作了一首词: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处、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是在罗贯中没有创作《三国演义》之前,人们对赤壁之战的认知。
要是现代人去赤壁怀古,绝大多数人该是问:啊,诸葛孔明借东风的祭台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