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令在城东市场逛了一圈,确认市场上所卖粮食的数量比去年少,还是足足少了一半以上。
“看来,今年秋收的粮食确实歉收,再加上败给楚国,晋国明年的大体环境一定会非常糟糕!”
在当代,春播一般播种大麦,到了夏季的时候进行收割;到夏补种会种粟米或是各种豆类,到秋季进行收割。
所以是,因为秋收时节突如其来的雨季,导致今年的粟米和豆类粮食都歉收了。
楼令当然知道一旦粮食欠收,必定会让歉收的粮食种类成直线价格上涨,至于究竟上涨到多少,看得是发生粮食歉收的区域有多广,有没有人为恶意操作。
一圈走下来,楼令有问粟米换豆类的比例,基本在一斤换七斤或八斤的范围,往年一斤可以换十斤;粟米换大麦则是一斤换两斤,往常两者其实是平等斤两的互换。
在粟米换布匹方面,以前是两石(一石为现代的120斤)换一匹麻布(长30米、宽1.4米),到现在是一石又四斗(一斗12斤)换一匹麻布。
绝大多数人拿出家中的粟米或大麦到市场,主要是跟人换各种豆类,次级的需要则是布匹,其余生活物资需求放在最后。
楼令再次找到屈远,问道:“今年是什么行情?”
屈远知道楼令问的是粟米换豆类,答道:“八斤。”
楼令之前已经做好了盘算。
明明行情比去年差,该拿粟米换豆类还是得换,要不然平时吃掉一斤粟米,等于吃了八斤豆子。
楼令讲出自己的需求,说道:“先用一千石粟米换八千石豆类,之后要换什么,等行情怎么样。”
老楼家每有运来一千石这么多的粟米,能交出去的就是三千斤样品,拿到的也是换算比例的豆类,其余的交易额则是会在后面逐步完成。
所以,楼令跟屈远在“蒲”城里面,谈的就是一个交易意向。
八千石豆类就是九十六万现代的斤,加上老楼家自己有产出豆类,以老楼家现在的总人口有两百三十多人,再加上二十四匹马和六头牛,自家产出外加对外置换的豆类储备完全足够支撑一年了。
另外,老楼家有两千四百亩的农田,其实并非所有田都有耕种。
大多数家族除非是面临窘迫的状态,要不然家族有多少亩田,其中的一半会是休耕的状态,每隔一段时间来回轮换耕作,进行的是一种“轮耕养地”的方式。
今年,老楼家收割的粟米约在两千石,其余豆类因为比粟米不挑地,其实与粟米的播种不冲突,一不一定要将种豆子的地算在农田范围里面,老楼家今年的豆类收成约在六千石左右。
楼令之所以还用粟米换了八千石,主要是因为需要考虑明年不纳赋,需要备好应交的税。
这种事情每一个家族都会在事先做好准备,免得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留下劣迹,一旦上位者留下坏印象,影响到家族的未来。
“我见你带来了麦?”屈远说道。
楼令就实答道:“今年不适合出售大麦。”
因为粟米和豆类都歉收,导致粟米和豆类的价值升高,再用大麦去换粟米或豆子明显吃亏,肯定不能吃这个亏了。
屈远知道那是实话,皱眉想了一小会,说道:“我这边有一批铜、麻布、陶器,你可以去年大麦的价格跟我换。”
楼令不会认为屈远在特别照顾自己,还是点头说道:“那多谢远叔照顾。”
实际上是怎么回事?因为粟米和豆类的歉收,影响到了整个市场的行情,导致生意会变得比去年更难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