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1章 除夕(2 / 2)

大明新命记 哼哈大王 1860 字 2个月前

小主,

巍峨挺立的镇江堡城,就像是压在心头的一座大山,只要想起来,他就有种喘不上气的感觉。

早在耿仲明、孔有德率领他们的重炮队伍返回之前,黄台吉就已经几次招来留守的纳穆泰、拜音图、篇古以及恢复了亲王爵位伴驾凯旋的济尔哈朗一起商议夺取镇江堡城的办法。

然而这些人给出的法子,跟以前的打法并无二致。

他们众口一词,主张等待孔有德和耿仲明带队的重炮队伍返回之后再做计较,没有一个人赞成在重炮队伍轰塌城墙之前就开始发起对镇江堡城的强攻。

就连接替死去的范文程出任内秘书院大学士的鲍承先,也在了解到了之前两次强攻失败的情况之后,也站到了纳穆泰、拜音图等人的一边,力主从长计议。

而当黄台吉私下里单独询问鲍承先的意见之时,这个再度成为内秘书院大学士的鲍承先,更是小心翼翼地劝说黄台吉考虑以退为进。

意思是,黄台吉这个大清皇帝八旗共主,不能久离盛京,脱离全局,镇江堡虽然重要,但毕竟只是一个堡城而已。

而且他认为只要黄台吉抽身离去,杨振本人也不会久留在镇江堡城之中。

而一旦杨振带着金海镇的主力离开镇江堡城,那么单凭郑亲王济尔哈朗的实力就足以夺回这个地方了。

鲍承先的这个进言,一开始使黄台吉感到十分恼火。

但是没过几天他就再次召见了鲍承先,问鲍承先如果自己真的率领两黄旗返回盛京了,那么何以见得杨振一定会离开镇江堡,而不是趁机继续北上攻打九连城或者宽奠等地。

对此,鲍承先当然无法给出任何保证。

他为黄台吉提供的唯一一个如此判断的理由,就是在黄台吉率领正黄、镶黄以及镶蓝主力巴牙喇营和阿里哈超哈营前往汉阳城来回将近两个月的时间,杨振坐失“良机”,按兵不动。

杨振既没有尾随黄台吉亲率的兵马,前去支援打他旗号叛乱的朝人,也没有趁机出兵攻打城外的清营,妥妥的一副不思进取的样子。

鲍承先没有跟杨振直接打过交道,但他也是明将出身,而且自以为对大明朝将领们的“德行”十分了解。

但是,鲍承先给出的这个理由,根本无法说服黄台吉。

对于杨振,黄台吉一方面对他恨之入骨,一方面又对他十分忌惮。

在他与杨振有限的几次交手之中,几乎每一次他都落在下风。

这让他根本不敢拿杨振现在的表现,去判断他下一步的动向。

也因此,这些天来,杨振在镇江堡内备受煎熬的同时,早已身心俱疲的黄台吉其实也一样举棋不定。

黄台吉已经离开盛京城将近三个月了,虽然在李朝期间,特别是在昌德宫居住期间,他从不缺少美女伺候,但是再多的美女也挡不住他对海兰珠的思念。

而且离开盛京城的时间越长,他对自己这个宸妃的思念也就越发强烈。

从他自己的内心来讲,他当然也想尽快班师回盛京。

毕竟在这次御驾亲征之中,他第三次征服李朝,不仅平定了朝人变乱,并且强令李朝上下剃发易服,使他们彻底归化臣服自己,也算是拿得出手的重大战果了。

黄台吉借助御驾亲征重新树立威望的目的,也算是基本达成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自己就此班师回朝,说一个凯旋,也说得过去。

毕竟,自己一行兵马从朝人那里或者说从和宁国那里所取得的人畜财货,可是有目共睹,相当可观的。

然而不管黄台吉怎么想,怎么安慰自己,到最后,他还是绕不开镇江堡城里的杨振没有被他拿下,也没有向他臣服这样一个心结。

镇江堡里的杨振,对黄台吉来说,简直像是如鲠在喉一般,咽不下去,吐不出来,同时又不能当他不存在。

“前几日,你们都劝朕,要等耿仲明、孔有德带着天佑助威大将军回来才能攻城,眼下他二人回来了,你们还有何说?”

黄台吉从自己的心事中回过神来,看见跪了一地请自己恕罪的王公大臣,不由得一阵心生怒气。

但是发火也没有,跪在地上的一众王公大臣们把头埋的更低了,没有一个人直起身跟他说话。

“孔有德!朕听说你们这次北返,之所以行进迟缓,是因为收缴了和宁国大批铳炮火器,朕问你,若是将你们所有火炮用于攻城,你们几日能够打破城墙?”

“这个——,奴才不敢大言欺瞒皇上,这次从和宁国撤军之际,奴才与怀顺王的确从和宁国各地城池搜罗收缴了一批铳炮,累计总有一千二百四十四位之多,可是——”

跪在大帐中的孔有德,说到这里的时候停下了,扭头去看耿仲明,却见耿仲明只是一动不动,叩首于地,并不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