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会昌辅政——李德裕(1 / 2)

李德裕,字文饶,小字台郎,赵郡赞皇人,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战略家,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浙西观察使、兵部侍郎、郑滑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中书侍郎、镇海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但因党争倾轧,多次被排挤出京,至武宗朝方再次入相。执政五年,外攘回纥、内平泽潞、裁汰冗官、制驭宦官,功绩显赫,被拜为太尉,封卫国公。宣宗继位后,因位高权重而遭忌,五贬为崖州司户,在崖州病逝,终年六十三岁。

李德裕,自幼便胸怀大志,苦心攻读经史,尤精《汉书》、《左传》,但却不喜参加科举,后以门荫入仕,补任校书郎。在父亲李吉甫担任宰相时,为避嫌疑而到藩镇任职,常被各藩镇辟为幕府从事。宰相张弘靖出任河东节度使,李德裕被辟为节度掌书记,此后历授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又随张弘靖回朝任职,实授监察御史。

唐穆宗继位,李德裕被召入翰林院,充任翰林学士。穆宗尚在东宫时,便素闻李吉甫之名,因此对李德裕非常器重,常让他起草朝廷的诏制典册,李德裕还被召到思政殿问对,获赐紫衣、金鱼袋,后改授屯田员外郎。李德裕针对当时外戚干政的现象,上疏道:“本朝旧例,驸马不得与朝廷要员相来往,玄宗年间禁止尤其严格。近日驸马常至宰相与要官私宅,有时泄露机密,交结内外,这是很大的弊病。请陛下宣示宰辅大臣,驸马等皇亲国戚,今后凡属公务就在中书省会见宰相,不要让他们造访私宅。”唐穆宗赞同。

李德裕改任中书舍人,仍充任翰林学士。李逢吉此时亦入朝任兵部尚书,因与李吉甫结怨,于是指使党羽摈斥李德裕,李德裕最终被免去翰林学士之职,改授御史中丞。李逢吉拜相,欲引荐牛僧孺为相,李德裕与牛僧孺都有拜相的希望,李逢吉担心李德裕会破坏此事,便将其外放为浙西观察使,出镇润州,牛僧孺则被授为同平章事,拜为宰相。

李德裕到浙西任职时,正值王国清兵乱之后,前任观察使窦易直竭尽府库,供给军用,致使军士骄横,府库财用拮据。李德裕躬身俭约,尽量减少开支,把节余的财物全部供养军队,尽管所给不甚丰足,将士却并无抱怨。他革除陈规陋习,以儒家伦理道德教化百姓,并对不接受教育者绳之以法。几年之内便使得江南弊风尽除。当时,李德裕还依据方志,整顿当地祠庙,保存供奉前代名臣贤后的祠庙,其余四郡淫祠一千一十所全部拆毁,同时又拆毁私邑山房一千四百六十处,以肃清盗贼。

唐敬宗继位,敬宗年少,奢侈无度,虽曾敕令各地不准贡献,但不久便派使者往各地征收贡品。唐敬宗命浙西进贡脂朅妆具,共需用银二万三千两,金一百三十两,李德裕考虑到当时财政困难,向下面摊派又会加重百姓负担,因而上疏朝廷,讲述浙西现状,请朝廷罢造脂朅妆具。不久,朝廷又命浙西进献盘绦缭绫一千匹,李德裕再次上疏,以太宗命李大亮停献名鹰、玄宗禁止在江南捕鴶诸鸟的故事为鉴戒,极力劝谏敬宗要以太宗、玄宗为榜样,学习汉文帝简朴的风尚,请求停进缭绫。唐敬宗采纳,但当时李逢吉当政,李德裕始终不能回朝。

唐文宗继位,李德裕被加授为检校礼部尚书,又被召拜为兵部侍郎,裴度还打算推荐他为宰相。但吏部侍郎李宗闵因得宦官之助,抢先拜相,他担心李德裕威胁自己的地位,于是将其外放为郑滑节度使。李德裕在浙西八年,虽远离朝廷,仍常上疏议政,回朝不到十日,又被李宗闵排挤出京。幸亏侍讲禁中的郑覃常称赞李德裕,尽管李宗闵一党散布流言,文宗征召李德裕回朝任职的心愿却从未断绝。

李宗闵引荐牛僧孺为宰相,凡与李德裕亲善的官员,都被排挤出朝廷。李德裕改授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管内观察处置使、西山八国云南招抚使。裴度虽对李宗闵有旧恩,此时也因推荐李德裕,遭到李宗闵的嫉恨,被免去宰相之职,外放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牛僧孺、李宗闵一党的权势显赫一时。

当时,西川正值南诏入侵之后,民不聊生,而前任节度使郭钊却因病难以理事,李德裕到任后,着手整顿边防。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当地的山川、城邑、道路、关隘,进行调查研究,并绘制与南诏、吐蕃有关的军事地图。李德裕又遣使入南诏,请求南诏遣返被俘工匠,南诏遂将俘获的僧道、工匠四千余人放回唐朝。治理西川两年,西拒吐蕃,南平蛮蜒,境内安宁,民生略有恢复。

唐文宗召李德裕入朝,拜为兵部尚书,同时将牛僧孺罢为淮南节度使。李德裕拜相,加授同平章事,进封赞皇县伯,食邑七百户,唐文宗又免去李宗闵的宰相之职,让李德裕接任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

小主,

唐文宗患病,郑注通过宦官王守澄向文宗献药,而李训又通过郑注的引荐,入宫讲解《周易》,都受到文宗的器重。李德裕因为人正直,受到李训、郑注的嫉恨与排挤。李宗闵又被召回京师,拜为宰相,而李德裕则罢为兴元节度使。他入宫自陈,表示不愿出居藩镇,李宗闵却表示诏令已经下发,不宜更改。不久,李德裕又改任检校尚书左仆射、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苏常杭润观察等使,再次出镇浙西。

李德裕到浙西后,奉诏将宫人杜仲阳安置在道观,尚书左丞王璠与户部侍郎李汉为此联名上奏,称李德裕厚赂杜仲阳,结交漳王,欲图不轨。唐文宗便召王涯、李固言、路随、王璠、李汉、郑注等人到蓬莱殿,当面对证此事。王璠、李汉极力证实,路随却道:“李德裕绝不会如此。如果真像王璠、李汉所说,臣也有罪。”但李德裕最终还是被贬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事务,而路随不久也被免去宰相之职。

唐文宗患病,宰相王涯召李德裕入京探疾,李德裕却逗留洛阳,没有前往长安。而这时,又有人告发李德裕,称他在西川之时曾征收三十万缗悬钱,使得百姓困苦,李德裕因此被贬为袁州长史。后来,李宗闵、李汉因结党被贬,王璠、李训也在甘露之变中被宦官处死,唐文宗这才对前事有所醒悟,知道李德裕是在党争中受到诬陷,授为银青光禄大夫、滁州刺史,后改任太子宾客。唐文宗又任命李德裕为检校户部尚书、浙西观察使,这是李德裕第三次出镇浙西,又接替牛僧孺,出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

唐武宗继位,将李德裕从淮南召回朝廷,拜为宰相,授其为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唐武宗不理朝政,屡次出猎游幸,至深夜方才还宫,李德裕加以劝谏,被册拜为司空。李德裕奏请改撰《宪宗实录》,命史官删除父亲李吉甫在元和年间不善的事迹,遭到时人非议。

此前,回纥被黠戛斯击败,部族分散各地,回纥嗢没斯部到天德军请求内附。天德军使田牟、监军韦仲平贪求边功,想联合吐谷浑、沙陀、党项等部落,乘势出击。朝臣大多表示赞成,李德裕则竭力反对,他认为回纥在平定安史之乱中有功,如今嗢没斯率部来降,秋毫无犯,应予以安抚。即使需要出击的话,天德军兵力不足,一旦交战失利,城池必然陷落。如果他们骚扰边境,即可调动各道兵马讨伐,朝廷采纳了李德裕的建议,赐给嗢没斯部粮食二万斛。

回纥乌介可汗要求唐朝执送嗢没斯,并索要粮食、牛羊,被拒绝后又提出借取天德城。朝廷不许,乌介可汗便率军越过杷头峰,进犯大同、云州等地。李德裕详细地分析了回纥的情况,建议唐武宗出兵征讨,唐武宗遂征调许州、蔡州、汴州、滑州等六镇兵马,任命刘沔为回纥南面招讨使,张仲武为东面招讨使,李思忠为西南面招讨使,并命三将在太原会师。

当时,回纥大肆劫掠,党项、退浑等部落都不敢抵拒。李德裕制定了奇袭乌介可汗、夺回太和公主的策略,并推荐猛将石雄,唐武宗便将方略告诉刘沔。刘沔命石雄率三千骑兵为先锋,自己率大军继后,石雄在夜晚利用地道奇袭乌介可汗牙帐,乌介可汗身受重伤,仓皇而逃。刘沔也率大军赶到,在杀胡山大破回纥军,太和公主得以回朝,李德裕也因功进位司徒。

昭义节度使刘从谏病逝,其侄刘稹欲效仿河朔三镇,要求袭任节度使。李德裕力主出兵征讨,道:“泽潞镇深处国家内陆,与河朔三镇情况不同,不能让他们效仿河朔。刘从谏跋扈难制,多次胁迫朝廷,如今病死,又将兵权交给刘稹。如不讨伐泽潞,朝廷何以号令四方?如授刘稹为节度使,各藩镇必效仿其所为,从此天子威令何在?”他又道:“刘稹依仗的无非是河朔三镇,只要魏博、成德不出兵相助,必能平定刘稹。陛下可遣使告诉二镇,让他们出兵攻取山东三州。”唐武宗赞同,成德节度使王元逵、魏博节度使何弘敬果然奉诏出兵。

此前,商议出兵征讨泽潞时,朝臣都上表劝谏,请朝廷同意刘稹袭任节度使,宰相之中也有认为不宜出兵的。李德裕道:“如果师出无功,一切罪责由我一人承担。”何弘敬、王元逵出兵后,李德裕又奏道:“贞元、太和年间,朝廷伐叛。各藩镇出兵方才离开边境,军饷便由国家负担,藩帅便因此逗留不进。有的甚至与叛军密谋,夺取一县或一栅寨,便以为大捷。陛下可晓谕何弘敬、王元逵,只让他们收取州郡,不要攻打县邑。”唐武宗采纳了他的建议。

当时,晋绛行营节度使李彦佐行动迟缓,并请求朝廷增援,李德裕上奏武宗,认为李彦佐顾望不前,没有讨叛之意,并建议由石雄取代李彦佐。王元逵进击尧山,击败叛军援兵,李德裕则立即奏请武宗,加授王元逵同平章事,以激励众将。后来,昭义大将李丕投降官军,很多人都认为李丕是在诈降。李德裕道:“用兵已有半年,一直无人来降。现在李丕来降,不管是真是假,都必须给予优厚的赏赐,以鼓励再来投降的将士。只是不能把他安排到重要的地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河东横水戍卒发生哗变,攻占太原,驱逐节度使李石,并推都将杨弁为首,唐武宗见刘稹尚未平定,河东又发生动乱,忧虑不已,便命中使马元贯到太原观察虚实,马元贯却接受杨弁的贿赂。马元贯回朝,称杨弁兵多将广,物资充足,却被李德裕诘问得哑口无言,李德裕奏道:“杨弁小贼,绝对不能宽恕。如朝廷两处用兵,国力不支,那么宁可先放过刘稹。”他请武宗下诏,命王逢与王元逵分道进兵,会于太原,河东监军吕义忠得知,当日便率榆社戍军,诛杀杨弁,平定叛乱。

李德裕听取降将高文端的建议,筑夹城围困潞州,断绝固镇寨水道,并招降洺州守将王钊,唐军先后收复邢州、磁州。昭义军将领郭谊、王协遂杀死刘稹,投降唐军以赎罪,李德裕对武宗道:“刘稹稚子,年幼无知,昭义军之所以敢对抗朝廷,郭谊等人才是罪魁祸首。现在势穷力孤,又杀死刘稹,以图赏赐。这种人若不诛除,何以惩治恶人?”武宗赞同,命石雄进入潞州,将郭谊、王协等人械送京城。

唐武宗继位后,破回纥,平泽潞,用兵五年,期间筹谋决策,选用将帅,征调兵力,起草诏令,指挥调度,全都由李德裕独自决断,其他宰相并无参与。泽潞之乱平定后,李德裕因功兼任太尉,进封卫国公,食邑三千户。

唐武宗病逝,由李德裕摄冢宰,宦官拥立皇太叔李忱为帝,是为唐宣宗。唐宣宗素来厌恶李德裕,亲政次日便免去李德裕的宰相之职,将他外放为荆南节度使,加授检校司徒、同平章事。李德裕执政多年,位重功高,时人闻其罢相,无不惊骇。又被免去同平章事的职衔,贬为东都留守、东畿汝都防御使。

宰相白敏中、崔铉指使党羽李咸,检举李德裕辅政时的过失,李德裕因此被贬为太子少保,分司东都事务。后来,白敏中又指使前永宁县尉吴汝纳进京诉冤,称李绅诬奏其弟吴湘赃罪,李德裕枉法附会李绅,致使吴湘冤死。唐宣宗命复审此案,李德裕再贬潮州司马,李德裕从洛阳由水路南行,赶赴潮州,当他到达潮阳后,又贬崖州司户参军。

李德裕在崖州病逝,终年六十三岁,右拾遗刘邺上奏唐懿宗,称赞李德裕辅政时的功勋,请求对他加以追赠。唐懿宗遂恢复李德裕太子少保、卫国公的官爵,并追赠他为尚书左仆射。

李德裕与唐武宗的君臣相知,被誉为晚唐绝唱,历朝历代对其评价甚高,李商隐在为《会昌一品集》作序时,誉之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称他是中国六大政治家之一。

李德裕,字文饶,小字台郎,赵郡赞皇人,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战略家,中书侍郎李吉甫次子。出身于赵郡李氏西祖,早年以门荫入仕,历任校书郎、监察御史、翰林学士、中书舍人、浙西观察使、兵部侍郎、郑滑节度使、西川节度使、兵部尚书、中书侍郎、镇海节度使、淮南节度使等职。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但因党争倾轧,多次被排挤出京,至武宗朝方再次入相。执政五年,外攘回纥、内平泽潞、裁汰冗官、制驭宦官,功绩显赫,被拜为太尉,封卫国公。宣宗继位后,因位高权重而遭忌,五贬为崖州司户,在崖州病逝,终年六十三岁。

李德裕,自幼便胸怀大志,苦心攻读经史,尤精《汉书》、《左传》,但却不喜参加科举,后以门荫入仕,补任校书郎。在父亲李吉甫担任宰相时,为避嫌疑而到藩镇任职,常被各藩镇辟为幕府从事。宰相张弘靖出任河东节度使,李德裕被辟为节度掌书记,此后历授大理评事、殿中侍御史,又随张弘靖回朝任职,实授监察御史。

唐穆宗继位,李德裕被召入翰林院,充任翰林学士。穆宗尚在东宫时,便素闻李吉甫之名,因此对李德裕非常器重,常让他起草朝廷的诏制典册,李德裕还被召到思政殿问对,获赐紫衣、金鱼袋,后改授屯田员外郎。李德裕针对当时外戚干政的现象,上疏道:“本朝旧例,驸马不得与朝廷要员相来往,玄宗年间禁止尤其严格。近日驸马常至宰相与要官私宅,有时泄露机密,交结内外,这是很大的弊病。请陛下宣示宰辅大臣,驸马等皇亲国戚,今后凡属公务就在中书省会见宰相,不要让他们造访私宅。”唐穆宗赞同。

李德裕改任中书舍人,仍充任翰林学士。李逢吉此时亦入朝任兵部尚书,因与李吉甫结怨,于是指使党羽摈斥李德裕,李德裕最终被免去翰林学士之职,改授御史中丞。李逢吉拜相,欲引荐牛僧孺为相,李德裕与牛僧孺都有拜相的希望,李逢吉担心李德裕会破坏此事,便将其外放为浙西观察使,出镇润州,牛僧孺则被授为同平章事,拜为宰相。

李德裕到浙西任职时,正值王国清兵乱之后,前任观察使窦易直竭尽府库,供给军用,致使军士骄横,府库财用拮据。李德裕躬身俭约,尽量减少开支,把节余的财物全部供养军队,尽管所给不甚丰足,将士却并无抱怨。他革除陈规陋习,以儒家伦理道德教化百姓,并对不接受教育者绳之以法。几年之内便使得江南弊风尽除。当时,李德裕还依据方志,整顿当地祠庙,保存供奉前代名臣贤后的祠庙,其余四郡淫祠一千一十所全部拆毁,同时又拆毁私邑山房一千四百六十处,以肃清盗贼。

唐敬宗继位,敬宗年少,奢侈无度,虽曾敕令各地不准贡献,但不久便派使者往各地征收贡品。唐敬宗命浙西进贡脂朅妆具,共需用银二万三千两,金一百三十两,李德裕考虑到当时财政困难,向下面摊派又会加重百姓负担,因而上疏朝廷,讲述浙西现状,请朝廷罢造脂朅妆具。不久,朝廷又命浙西进献盘绦缭绫一千匹,李德裕再次上疏,以太宗命李大亮停献名鹰、玄宗禁止在江南捕鴶诸鸟的故事为鉴戒,极力劝谏敬宗要以太宗、玄宗为榜样,学习汉文帝简朴的风尚,请求停进缭绫。唐敬宗采纳,但当时李逢吉当政,李德裕始终不能回朝。

唐文宗继位,李德裕被加授为检校礼部尚书,又被召拜为兵部侍郎,裴度还打算推荐他为宰相。但吏部侍郎李宗闵因得宦官之助,抢先拜相,他担心李德裕威胁自己的地位,于是将其外放为郑滑节度使。李德裕在浙西八年,虽远离朝廷,仍常上疏议政,回朝不到十日,又被李宗闵排挤出京。幸亏侍讲禁中的郑覃常称赞李德裕,尽管李宗闵一党散布流言,文宗征召李德裕回朝任职的心愿却从未断绝。

李宗闵引荐牛僧孺为宰相,凡与李德裕亲善的官员,都被排挤出朝廷。李德裕改授检校兵部尚书、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管内观察处置使、西山八国云南招抚使。裴度虽对李宗闵有旧恩,此时也因推荐李德裕,遭到李宗闵的嫉恨,被免去宰相之职,外放为山南西道节度使,牛僧孺、李宗闵一党的权势显赫一时。

当时,西川正值南诏入侵之后,民不聊生,而前任节度使郭钊却因病难以理事,李德裕到任后,着手整顿边防。用一个月的时间对当地的山川、城邑、道路、关隘,进行调查研究,并绘制与南诏、吐蕃有关的军事地图。李德裕又遣使入南诏,请求南诏遣返被俘工匠,南诏遂将俘获的僧道、工匠四千余人放回唐朝。治理西川两年,西拒吐蕃,南平蛮蜒,境内安宁,民生略有恢复。

唐文宗召李德裕入朝,拜为兵部尚书,同时将牛僧孺罢为淮南节度使。李德裕拜相,加授同平章事,进封赞皇县伯,食邑七百户,唐文宗又免去李宗闵的宰相之职,让李德裕接任中书侍郎、集贤殿大学士。

小主,

唐文宗患病,郑注通过宦官王守澄向文宗献药,而李训又通过郑注的引荐,入宫讲解《周易》,都受到文宗的器重。李德裕因为人正直,受到李训、郑注的嫉恨与排挤。李宗闵又被召回京师,拜为宰相,而李德裕则罢为兴元节度使。他入宫自陈,表示不愿出居藩镇,李宗闵却表示诏令已经下发,不宜更改。不久,李德裕又改任检校尚书左仆射、润州刺史、镇海军节度使、苏常杭润观察等使,再次出镇浙西。

李德裕到浙西后,奉诏将宫人杜仲阳安置在道观,尚书左丞王璠与户部侍郎李汉为此联名上奏,称李德裕厚赂杜仲阳,结交漳王,欲图不轨。唐文宗便召王涯、李固言、路随、王璠、李汉、郑注等人到蓬莱殿,当面对证此事。王璠、李汉极力证实,路随却道:“李德裕绝不会如此。如果真像王璠、李汉所说,臣也有罪。”但李德裕最终还是被贬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事务,而路随不久也被免去宰相之职。

唐文宗患病,宰相王涯召李德裕入京探疾,李德裕却逗留洛阳,没有前往长安。而这时,又有人告发李德裕,称他在西川之时曾征收三十万缗悬钱,使得百姓困苦,李德裕因此被贬为袁州长史。后来,李宗闵、李汉因结党被贬,王璠、李训也在甘露之变中被宦官处死,唐文宗这才对前事有所醒悟,知道李德裕是在党争中受到诬陷,授为银青光禄大夫、滁州刺史,后改任太子宾客。唐文宗又任命李德裕为检校户部尚书、浙西观察使,这是李德裕第三次出镇浙西,又接替牛僧孺,出任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

唐武宗继位,将李德裕从淮南召回朝廷,拜为宰相,授其为门下侍郞、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当时,唐武宗不理朝政,屡次出猎游幸,至深夜方才还宫,李德裕加以劝谏,被册拜为司空。李德裕奏请改撰《宪宗实录》,命史官删除父亲李吉甫在元和年间不善的事迹,遭到时人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