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开元三大士——金刚智(1 / 1)

金刚智,南天竺摩赖耶人,国王伊舍那靺摩的第三子,中国密宗的创始人之一,与善无畏、不空并称“开元三大士”。自幼出家,先习经律,专于密教,受戒于那烂陀寺,师从龙智上人。进入洛阳,先后译出《金刚顶瑜珈中略出念诵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等多部,并在其所住寺院内建佛坛灌顶道场,广泛招收门徒,蔚兴一时,知名弟子有不空等人。圆寂时追赠“国师”,唐代宗时期,赠号“大弘教三藏”。

金刚智,南印度人,十岁能背诵婆罗门的经典,后来在中印度的那烂陀寺出家,随寂静智学习《声明论》,十五岁到西印度留学,回到那烂陀寺后,于二十岁受具足戒。此后,修学大乘律学,研读《般若灯论》、《百论》及《十二门论》等,以大乘空观思想为主的论着;二十八岁,就胜贤论师学习《瑜伽论》、《唯识论》及《辨中边论》,研究大乘有宗思想三年;三十一岁,到南印度就龙智修学密教,研究《金刚顶瑜伽经》、《大日总持陀罗尼经》等密教经典,并得受金刚界的密法灌顶。

金刚智学成密法之时,正值南印度久旱不雨,国王为此迎请金刚智到宫中求雨,果然不到数日,天降大雨,王欢喜踊跃,金刚智因而受到至高供养,及诸大臣、百姓的崇拜。从此,开始了他云游四方,化导众生的弘法事业。金刚智听说中国佛教正盛行,因此发愿到中国弘扬密教,乃取海路到中国,并携带《大般若经》和其它各种佛典,以及印度的七宝器具和许多名贵香料珍品。途中多次被暴民所袭,同行的商船皆受到迫害,独有金刚智所乘的船舶得免其难。经三年时间,路经锡兰、苏门答腊,抵达广州,建立密宗灌顶道场,开始弘扬密教,而后在两京传教。先后在慈恩寺、荐福寺、资圣寺、大荐福寺等处,或建立坛场,或翻译经典,度化四众。

金刚智来到洛阳、长安,面谒玄宗,成为大唐国师,得以积极从事密教经典的翻译,并传授密法。译有《金刚顶经》、《瑜伽念诵法》、《观自在瑜伽法》等八部十一卷。所到之处,必建金刚界大曼荼罗灌顶道场,有时奉敕为国祈雨,或为妃嫔、公主加持除病等。金刚智奏请返回印度,经玄宗准许后,便动身返乡,到了洛阳广福寺,却因病而示寂,世寿71岁,法腊51岁,葬于龙门。其付法弟子有不空、一行、慧超、义福、圆照等人。

金刚智经由海路,善无畏经由陆路,分别携带了“金刚部“和“胎藏部“二经的灌顶传授密法来到中国,因此,同为开中国两部密法的始祖,并奠定了中国密宗的基础。

金刚智,南天竺摩赖耶人,国王伊舍那靺摩的第三子,中国密宗的创始人之一,与善无畏、不空并称“开元三大士”。自幼出家,先习经律,专于密教,受戒于那烂陀寺,师从龙智上人。进入洛阳,先后译出《金刚顶瑜珈中略出念诵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等多部,并在其所住寺院内建佛坛灌顶道场,广泛招收门徒,蔚兴一时,知名弟子有不空等人。圆寂时追赠“国师”,唐代宗时期,赠号“大弘教三藏”。

金刚智,南印度人,十岁能背诵婆罗门的经典,后来在中印度的那烂陀寺出家,随寂静智学习《声明论》,十五岁到西印度留学,回到那烂陀寺后,于二十岁受具足戒。此后,修学大乘律学,研读《般若灯论》、《百论》及《十二门论》等,以大乘空观思想为主的论着;二十八岁,就胜贤论师学习《瑜伽论》、《唯识论》及《辨中边论》,研究大乘有宗思想三年;三十一岁,到南印度就龙智修学密教,研究《金刚顶瑜伽经》、《大日总持陀罗尼经》等密教经典,并得受金刚界的密法灌顶。

金刚智学成密法之时,正值南印度久旱不雨,国王为此迎请金刚智到宫中求雨,果然不到数日,天降大雨,王欢喜踊跃,金刚智因而受到至高供养,及诸大臣、百姓的崇拜。从此,开始了他云游四方,化导众生的弘法事业。金刚智听说中国佛教正盛行,因此发愿到中国弘扬密教,乃取海路到中国,并携带《大般若经》和其它各种佛典,以及印度的七宝器具和许多名贵香料珍品。途中多次被暴民所袭,同行的商船皆受到迫害,独有金刚智所乘的船舶得免其难。经三年时间,路经锡兰、苏门答腊,抵达广州,建立密宗灌顶道场,开始弘扬密教,而后在两京传教。先后在慈恩寺、荐福寺、资圣寺、大荐福寺等处,或建立坛场,或翻译经典,度化四众。

金刚智来到洛阳、长安,面谒玄宗,成为大唐国师,得以积极从事密教经典的翻译,并传授密法。译有《金刚顶经》、《瑜伽念诵法》、《观自在瑜伽法》等八部十一卷。所到之处,必建金刚界大曼荼罗灌顶道场,有时奉敕为国祈雨,或为妃嫔、公主加持除病等。金刚智奏请返回印度,经玄宗准许后,便动身返乡,到了洛阳广福寺,却因病而示寂,世寿71岁,法腊51岁,葬于龙门。其付法弟子有不空、一行、慧超、义福、圆照等人。

金刚智经由海路,善无畏经由陆路,分别携带了“金刚部“和“胎藏部“二经的灌顶传授密法来到中国,因此,同为开中国两部密法的始祖,并奠定了中国密宗的基础。

金刚智,南天竺摩赖耶人,国王伊舍那靺摩的第三子,中国密宗的创始人之一,与善无畏、不空并称“开元三大士”。自幼出家,先习经律,专于密教,受戒于那烂陀寺,师从龙智上人。进入洛阳,先后译出《金刚顶瑜珈中略出念诵经》、《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等多部,并在其所住寺院内建佛坛灌顶道场,广泛招收门徒,蔚兴一时,知名弟子有不空等人。圆寂时追赠“国师”,唐代宗时期,赠号“大弘教三藏”。

金刚智,南印度人,十岁能背诵婆罗门的经典,后来在中印度的那烂陀寺出家,随寂静智学习《声明论》,十五岁到西印度留学,回到那烂陀寺后,于二十岁受具足戒。此后,修学大乘律学,研读《般若灯论》、《百论》及《十二门论》等,以大乘空观思想为主的论着;二十八岁,就胜贤论师学习《瑜伽论》、《唯识论》及《辨中边论》,研究大乘有宗思想三年;三十一岁,到南印度就龙智修学密教,研究《金刚顶瑜伽经》、《大日总持陀罗尼经》等密教经典,并得受金刚界的密法灌顶。

金刚智学成密法之时,正值南印度久旱不雨,国王为此迎请金刚智到宫中求雨,果然不到数日,天降大雨,王欢喜踊跃,金刚智因而受到至高供养,及诸大臣、百姓的崇拜。从此,开始了他云游四方,化导众生的弘法事业。金刚智听说中国佛教正盛行,因此发愿到中国弘扬密教,乃取海路到中国,并携带《大般若经》和其它各种佛典,以及印度的七宝器具和许多名贵香料珍品。途中多次被暴民所袭,同行的商船皆受到迫害,独有金刚智所乘的船舶得免其难。经三年时间,路经锡兰、苏门答腊,抵达广州,建立密宗灌顶道场,开始弘扬密教,而后在两京传教。先后在慈恩寺、荐福寺、资圣寺、大荐福寺等处,或建立坛场,或翻译经典,度化四众。

金刚智来到洛阳、长安,面谒玄宗,成为大唐国师,得以积极从事密教经典的翻译,并传授密法。译有《金刚顶经》、《瑜伽念诵法》、《观自在瑜伽法》等八部十一卷。所到之处,必建金刚界大曼荼罗灌顶道场,有时奉敕为国祈雨,或为妃嫔、公主加持除病等。金刚智奏请返回印度,经玄宗准许后,便动身返乡,到了洛阳广福寺,却因病而示寂,世寿71岁,法腊51岁,葬于龙门。其付法弟子有不空、一行、慧超、义福、圆照等人。

金刚智经由海路,善无畏经由陆路,分别携带了“金刚部“和“胎藏部“二经的灌顶传授密法来到中国,因此,同为开中国两部密法的始祖,并奠定了中国密宗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