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元忠,原名魏真宰,字元忠,宋州宋城县人,唐朝宰相。初为太学生,学习兵法,累拜殿中侍御史,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度出任宰相,兼具政治和军事才能,从定徐敬业的扬州叛乱,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起了积极作用,是唐代宰相之中颇有作为的一位。武则天晚年时,受张昌宗、张易之陷害,贬为高要县尉。唐中宗复位,拜右仆射兼中书令、光禄大夫,封齐国公随波逐流,不再直言进谏,牵涉太子李重俊起兵反对韦后及诛杀武三思事,贬思州郡务川县尉。卒于涪陵,享年七十余,追赠尚书左仆射,齐国公、本州刺史,陪葬定陵,谥号为贞。
魏元忠,早年为太学生,志气倜傥,不把举荐放在心上,故累年未能升调,当时有一左史,是盩厔人,姓江名融,他撰写了《九州设险图》,全面记载了古今用兵成败方面的事,魏元忠就对这一内容加以训释解说。吐蕃不断地侵犯边疆,魏元忠到洛阳上密封奏章,论说朝廷命官用兵作战方面优缺点,唐高宗看了很是惊叹,于是授命他为秘书省正字,令他在中书省听调遣,不久任监察御史。
徐敬业占据扬州作乱,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伐,武则天诏魏元忠监理军事,李孝逸到临淮,而他的偏将雷仁智被徐敬业的先锋部队挫败,接着徐敬业又攻陷润州,回兵来抗击李孝逸。李孝逸害怕敌军的力量,按甲不敢进军,魏元忠对李孝逸说:“朝廷因您是王室懿亲,所以委以这平定叛乱的大事,天下的安危,实在要靠这一次决战。况且国内太平日久,忽闻这叛乱,莫不注心倾耳,来等候诛杀叛逆的好消息。现在大军停而不进,这样对待世人的期望,万一朝廷派另外的将领来代替您,您将用何辞来解脱自己的带兵不前的罪过呢?最好是迅速进兵,以立大功。不然,灾祸就要临头。”李孝逸认为魏元忠的话对,于是率领部队准备进军讨伐。
徐敬业驻兵于下阿奚谷,徐敬业的弟弟徐敬猷率领偏师逼进淮阴,魏元忠请先击徐敬猷,诸将都认为:“不如先攻徐敬业,徐敬业被打败,徐敬猷不战就可以生擒。如果击徐敬猷,那么徐敬业肯定会引兵援救,这样就会造成腹背受敌。”魏元忠道:“不然,敌人的劲兵精卒,尽在下阿奚谷,像蚂蚁一样拥来,只能一战而胜,否则,那我们就大势去矣。徐敬猷的军队,既不习战斗,又人少且弱,军心易浮动,我们大军临阵,其势必胜,既打败徐敬猷,我军乘胜而进,徐敬业如援救淮阴,计算行程则赶不到,他又怕我们进军江都,一定会在中途拦击,敌军劳倦,我军以逸待劳,打败他们就成必然之势。这就如追逐野兽,弱者先擒,哪里能舍弃一定可以捉到的弱兽,而去攻打难敌的强兵呢!这样恐怕不是善策。”李孝逸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引兵击徐敬猷,一战而破之,徐敬猷脱身逃遁。李孝逸于是进军,与徐敬业隔溪相拒,前军总管苏孝祥的守地被叛军攻破,李孝逸又害怕,想带兵退却。当初,徐敬业带兵到下阿奚谷,有流星坠落他们的军营中,到此时,又有群鸟飞噪于阵上。魏元忠说:“应验此情况,正是贼兵败亡之兆,现在风又顺荻草又干枯,火攻必有利。”坚持请求与敌决战,这样才平定了徐敬业,魏元忠因功升任司刑正,又升至洛阳令。
不久,魏元忠被周兴诬陷下狱,将赴刑场行刑,武则天以魏元忠讨平徐敬业有功,特免死而发配贵州,当时传达命令的人将到刑场,先令他人飞往刑场传呼,监刑官马上释放魏元忠要他站起来。魏元忠道:“还不知道赦令是真是假,岂可随随便便就这样。”直到他听见了宣布命令,才起立致谢,观看的人都赞叹他临刑而神色不忧。
魏元忠任侍御史,后升任御史中丞,后来又被来俊臣、侯思止陷害,再度流放于岭表。后来回到京师,授御史中丞,魏元忠前后三次被流放,当时的人都说他无罪。武则天曾对他说:“卿多次遭陷致罪,是何原因?”他回答说:“臣就像一匹鹿,罗织之徒,就像猎人,是想用臣的肉做羹罢了。这些人杀臣是想求得通达,又有何罪?”升任凤阁侍郎,任代理宰相,检校并州长史。
未过多久,加授银青光禄大夫,迁任左肃政台御史大夫,兼检校洛州长史,治政清严。长安年中,相王为并州元帅,魏元忠任副职,当时奉宸令张易之曾纵容家奴欺凌百姓。魏元忠按法笞杀了家奴。权贵们莫不敬畏。当时,突厥与吐蕃多次侵犯边土,魏元忠为大总管抗击敌军,魏元忠在军中,持重自守,既未打胜仗,也未打败仗,
唐中宗李显为太子时,魏元忠任检校太子左庶子。当时张易之、张昌宗权宠的状况一天比一天盛,倾朝官员都趋附于他们,而魏元忠曾为此上奏武则天:“臣承蒙先帝看得起,又受陛下的厚恩,不能为忠于国家尽死节,使小人能在君侧,臣之罪也。”武则天看后很不高兴。张易之、张昌宗由此含怒,趁武则天身体不好,便诬害魏元忠说他与司礼卿高戬私下同谋道:“陛下老了,我辈当挟太子而令天下。”武则天听了,便把魏元忠收入狱中,召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及宰相到朝廷,让张昌宗与魏元忠在殿前对质,反复不能决断。张昌宗又要凤阁舍人张说做证人,张说开始答应了,等到武则天召他到殿前验问时,张说据实说魏元忠实无此证,武则天才明白魏元忠被诬害,但因张昌宗的缘故,特贬授端州高要县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李显即位后,派驿马专程召回魏元忠,授卫尉卿,任代理宰相,不久又迁任兵部尚书,主管军国大事如故。不久,又进拜侍中,兼检校兵部尚书,当时武则天驾崩,李显居丧,多不视事,军国大政,独委魏元忠代理数日。未过多久,魏元忠任中书令,加授光禄大夫,封齐国公,监修国史。
魏元忠与武三思、祝钦明、徐彦伯、柳冲、韦承庆、崔融、岑羲、徐坚等人撰写《武则天皇后实录》二十卷,编辑文集一百二十卷上奏。李显称善,赐魏元忠五色绸千段,还封他的儿子卫王府咨议参军魏升为任城县男。当时,魏元忠特别受宠于李显,当朝用事,在武则天朝中做宰相时,议者都认为他公正洁廉。到此时再度任宰相,天下人莫不引颈盼望,希望他有所弘扬。但魏元忠依附权豪,抑弃寒俊,竟然不能赏善罚恶,勉修时政,议者因此责备他。后代唐璟任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令,仍兼兵部尚书,监修国史。
不久,魏元忠请求还乡扫墓拜祖,皇上特赐锦袍一领、银千两,并给千骑官四人,充当他的左右随从,并亲书:“衣锦昼游,在乎此日,散多敷惠,谅属斯辰。”魏元忠到故乡,竟自藏白银,无所救济施舍。到归朝时,李显又亲自到白马寺来迎接慰劳他,其恩遇达到如此程度。这时,安乐公主曾私下请李显废除太子李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李显以此事问魏元忠,魏元忠坚持说不可,才作罢。不久,魏元忠任左仆射,其他职务如故。魏元忠嫉妒武三思专权用事,心中常生愤慨之情,叹息不已,总想除掉武三思。
李重俊起兵诛武三思,魏元忠及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等都暗中参与其事,太子既斩了武三思,又率领军人到宫门外,将请求废除韦后为庶人,在永安门遇上魏元忠的儿子太仆少卿魏昇,便胁迫令他顺从。李重俊带兵到玄武楼下,李多祚等犹豫不战,魏元忠又持两端,因此起兵未成功,魏昇被乱兵所杀。李显以魏元忠有平寇之功,又一向为高宗、武则天所看重,竟没有因魏昇的事牵累,委任如初。
武三思的死党,兵部尚书宗楚客与侍中纪处讷等又拿魏昇的事,证明魏氏父子与李重俊同谋叛逆,请求抄斩三族,中宗未允许。魏元忠惧怕不能自安,上表坚请告老还乡,李显亲自手批,免除左仆射,加特进的最高荣誉职,封齐国公告老还乡,但还是初一、十五上朝,宗楚客等又拉拢右卫郎将姚庭筠要御史中丞举报魏元忠,因此贬为渠州员外司马。
侍中杨再思、中书令李峤都依从宗楚客的意思,来使魏元忠致罪,惟有中书侍郎萧至忠主张对魏元忠从宽原宥。宗楚客大怒,又派给事中冉在雍与杨再思再上奏,说:“魏元忠既有叛逆罪的嫌疑,不适合授内地官。”于是魏元忠又被降迁思州务川县尉。过了不久,宗楚客又令御史袁守一上奏:“则天皇帝过去在三阳宫有疾,内史狄仁杰奏请陛下监国,魏元忠秘密进言说不可。
据此,就可以知道魏元忠怀叛逆之心由来已久,伏请从严加罪诛除。”中宗对杨再思等说“:我想这件事,这是袁守一的大错,人臣忠于主上,必在一心,哪里有主上稍有不安,就请出太子来主管国事的?这实际上是狄仁杰私心讨好,并不是魏元忠有什么过失。袁守一假借前事来给魏元忠罗织罪名,这哪是什么判罪的道理。”宗楚客等到此才算罢休,魏元忠行至涪陵时去世,享年七十余岁,追赠魏元忠尚书左仆射,齐国公、本州刺史,下令所司把他的灵柩送回老家安葬。
魏元忠,原名魏真宰,字元忠,宋州宋城县人,唐朝宰相。初为太学生,学习兵法,累拜殿中侍御史,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两度出任宰相,兼具政治和军事才能,从定徐敬业的扬州叛乱,为贞观之治向开元盛世的顺利过渡起了积极作用,是唐代宰相之中颇有作为的一位。武则天晚年时,受张昌宗、张易之陷害,贬为高要县尉。唐中宗复位,拜右仆射兼中书令、光禄大夫,封齐国公随波逐流,不再直言进谏,牵涉太子李重俊起兵反对韦后及诛杀武三思事,贬思州郡务川县尉。卒于涪陵,享年七十余,追赠尚书左仆射,齐国公、本州刺史,陪葬定陵,谥号为贞。
魏元忠,早年为太学生,志气倜傥,不把举荐放在心上,故累年未能升调,当时有一左史,是盩厔人,姓江名融,他撰写了《九州设险图》,全面记载了古今用兵成败方面的事,魏元忠就对这一内容加以训释解说。吐蕃不断地侵犯边疆,魏元忠到洛阳上密封奏章,论说朝廷命官用兵作战方面优缺点,唐高宗看了很是惊叹,于是授命他为秘书省正字,令他在中书省听调遣,不久任监察御史。
徐敬业占据扬州作乱,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督军讨伐,武则天诏魏元忠监理军事,李孝逸到临淮,而他的偏将雷仁智被徐敬业的先锋部队挫败,接着徐敬业又攻陷润州,回兵来抗击李孝逸。李孝逸害怕敌军的力量,按甲不敢进军,魏元忠对李孝逸说:“朝廷因您是王室懿亲,所以委以这平定叛乱的大事,天下的安危,实在要靠这一次决战。况且国内太平日久,忽闻这叛乱,莫不注心倾耳,来等候诛杀叛逆的好消息。现在大军停而不进,这样对待世人的期望,万一朝廷派另外的将领来代替您,您将用何辞来解脱自己的带兵不前的罪过呢?最好是迅速进兵,以立大功。不然,灾祸就要临头。”李孝逸认为魏元忠的话对,于是率领部队准备进军讨伐。
徐敬业驻兵于下阿奚谷,徐敬业的弟弟徐敬猷率领偏师逼进淮阴,魏元忠请先击徐敬猷,诸将都认为:“不如先攻徐敬业,徐敬业被打败,徐敬猷不战就可以生擒。如果击徐敬猷,那么徐敬业肯定会引兵援救,这样就会造成腹背受敌。”魏元忠道:“不然,敌人的劲兵精卒,尽在下阿奚谷,像蚂蚁一样拥来,只能一战而胜,否则,那我们就大势去矣。徐敬猷的军队,既不习战斗,又人少且弱,军心易浮动,我们大军临阵,其势必胜,既打败徐敬猷,我军乘胜而进,徐敬业如援救淮阴,计算行程则赶不到,他又怕我们进军江都,一定会在中途拦击,敌军劳倦,我军以逸待劳,打败他们就成必然之势。这就如追逐野兽,弱者先擒,哪里能舍弃一定可以捉到的弱兽,而去攻打难敌的强兵呢!这样恐怕不是善策。”李孝逸听从了他的意见。于是引兵击徐敬猷,一战而破之,徐敬猷脱身逃遁。李孝逸于是进军,与徐敬业隔溪相拒,前军总管苏孝祥的守地被叛军攻破,李孝逸又害怕,想带兵退却。当初,徐敬业带兵到下阿奚谷,有流星坠落他们的军营中,到此时,又有群鸟飞噪于阵上。魏元忠说:“应验此情况,正是贼兵败亡之兆,现在风又顺荻草又干枯,火攻必有利。”坚持请求与敌决战,这样才平定了徐敬业,魏元忠因功升任司刑正,又升至洛阳令。
不久,魏元忠被周兴诬陷下狱,将赴刑场行刑,武则天以魏元忠讨平徐敬业有功,特免死而发配贵州,当时传达命令的人将到刑场,先令他人飞往刑场传呼,监刑官马上释放魏元忠要他站起来。魏元忠道:“还不知道赦令是真是假,岂可随随便便就这样。”直到他听见了宣布命令,才起立致谢,观看的人都赞叹他临刑而神色不忧。
魏元忠任侍御史,后升任御史中丞,后来又被来俊臣、侯思止陷害,再度流放于岭表。后来回到京师,授御史中丞,魏元忠前后三次被流放,当时的人都说他无罪。武则天曾对他说:“卿多次遭陷致罪,是何原因?”他回答说:“臣就像一匹鹿,罗织之徒,就像猎人,是想用臣的肉做羹罢了。这些人杀臣是想求得通达,又有何罪?”升任凤阁侍郎,任代理宰相,检校并州长史。
未过多久,加授银青光禄大夫,迁任左肃政台御史大夫,兼检校洛州长史,治政清严。长安年中,相王为并州元帅,魏元忠任副职,当时奉宸令张易之曾纵容家奴欺凌百姓。魏元忠按法笞杀了家奴。权贵们莫不敬畏。当时,突厥与吐蕃多次侵犯边土,魏元忠为大总管抗击敌军,魏元忠在军中,持重自守,既未打胜仗,也未打败仗,
唐中宗李显为太子时,魏元忠任检校太子左庶子。当时张易之、张昌宗权宠的状况一天比一天盛,倾朝官员都趋附于他们,而魏元忠曾为此上奏武则天:“臣承蒙先帝看得起,又受陛下的厚恩,不能为忠于国家尽死节,使小人能在君侧,臣之罪也。”武则天看后很不高兴。张易之、张昌宗由此含怒,趁武则天身体不好,便诬害魏元忠说他与司礼卿高戬私下同谋道:“陛下老了,我辈当挟太子而令天下。”武则天听了,便把魏元忠收入狱中,召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及宰相到朝廷,让张昌宗与魏元忠在殿前对质,反复不能决断。张昌宗又要凤阁舍人张说做证人,张说开始答应了,等到武则天召他到殿前验问时,张说据实说魏元忠实无此证,武则天才明白魏元忠被诬害,但因张昌宗的缘故,特贬授端州高要县尉。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