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脑子都不爱拐弯,等回头要有人稍微煽动,兴许情况就变了呢。
皇帝轻轻一笑,未置一词,继续批阅奏折。
有波折是定然的,这些他早有所料。
但后头的发展,不会同曹德说的那般,这厮出去了一阵子,对京中之事不够了解,小看了莲沐苏的影响力,更小瞧了读书人的狂热,判断偏了也是应该。
而且有范公那老奸巨猾的老头,与秦祭酒这样的大儒相帮,怎么会有事呢?
再不济,还有他。
曹德看他这胸有成竹的样子,看得不爽,接着说道:“读书人最恨欺世盗名之人,只要牵扯了这不好的名头,那性质可就不同了,到时那些书呆子指不定写满大字,字字批判你那大舅子呢?”
皇帝挑眉看曹德,漫不经心地问:“欺世盗名,盗了谁的名?”
莲沐苏是有真才实学的,现下的名头,全是自己考出来的,且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考出来的,这方面根本无法攻讦。
别忘了那篇《公论》还在争相传诵之中,这都是莲沐苏自己写出来的。
这般有才华之人,缘何需冒名科考?
那是因为受郭家栽赃陷害,又忌惮郭家连襟薛家,还一直遭遇追杀!若不改名换姓隐藏下来,只怕早死无葬身之地了。
人为替全家洗清冤屈,不惜冒名,只为求一个公字而奋勇前行,毫不畏惧。
还有当初重考,官府贴榜第二日便过来应考,心怀坦荡,光明磊落,在善学广场之外可不少人都看见了!
现下,在重考过了有名声后,莲沐苏没有继续隐瞒冒名之事,选择在青天白日之下站出来,将此事开诚布公,把真相坦坦荡荡公之于天下。
第870章 师公
莲沐苏不惜将之前功名心血毁于一旦,也要同家人一道,站在光明之下击鼓鸣冤,甘受律法之裁,也要洗清莲家冤屈。
这样的人,得到的只会是美名,怎会是骂名呢?
皇帝不担心莲沐苏,反而担心的是顺天府,若是对莲沐苏的判罚分寸拿捏不好,只怕不好收场。
但不能赦人无罪,毕竟莲沐苏的确冒名了,否则后人效仿,皆借名身有冤屈冒名考试,科举不就乱了?
却也万万不能重罚的,单撇开他小妃嫔的干系,对这样的人才,皇帝更不可能重罚,何况此种情景之下,重罚会激起民怨,实属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