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2章(1 / 2)

在那段苦难的日子里,即使没有条件,即使日日干着重活,他的大哥依旧没有放弃读书这件事,总是默念读过的书,去思考其中之意,夜里在很累之时,还要练字,日复一日,风雨无阻。

这就罢了,他大哥与流放所里的三教九流都能打成一片,比他更甚,为人敬重,又从众多流放之人那里,了解人生百态加以思索。

被流放之人,各有各的过往来历,比普通百姓要精彩得多,或大奸大恶,或宵小之辈,或贪官污吏,各式各样穷凶极恶之人,什么样的都有,这些人是非道德观念与看事的角度很是清奇。

他听了都每每感慨,真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

譬如,有一个贪官被抄家流放,全家死得只剩一人了,从一个满肚流油的大胖子瘦成了一个瘦子,却看得很开,学识十分渊博,还很健谈,看事的角度就很清奇,最爱与他大哥探讨人生哲理。

这贪官认为当官得会贪,才能更好为国为民,才能为百姓办真正的实事,让百姓富裕起来。

论点是这样的,治下的衙门得有钱,才能吸引各方人才,教书先生得有钱供养吧,百工巧匠也得有银子养着,各事生产器具也要足够银钱去造,甚至农耕之物也要有专人寻求更易耕种之法,这些都离不开银钱。

适可而止的贪,可以让这些都能实现,造福百姓,而贪只贪富人的,又不贪百姓,便是伤了一些百姓的利益,也是舍小我成全大我,不碍事。

而两袖清风的官,名声虽好,眼界却太窄,只会按部就班做事,干不了什么大事,压根无法真正造福治下的百姓,让百姓跟着一起穷,这样的官太爱惜羽毛了,最是自私自利。

第522章 跟小妹一样的嗜好

这一番言论,差一些让听到的人都相信了。

大哥问贪官,为何会进来,治下百姓是否真的富了。

贪官沉默半晌,长叹一声,说欲壑难填,贪着贪着忘了收手,也忘了初衷,被查抄了,但他的理论没错的,他所治理的县渐渐成了百工之乡。

大哥摇头,直言道只是因为当地乡绅商贾有需要,才逐渐成百工之乡罢了,非贪官的功绩,放纵贪念,被乡绅地主所挟持,成为傀儡,这样的官只为乡绅地主做事,非为百姓伸张,并不能造福百姓,反而穷苦的百姓被乡绅地主吸血导致越来越穷。

贪官反驳不得,却坚称自己没错,若人生再来一次,定会做好云云。

像这样角度清奇的人还很多,小偷不认为自己有罪,不过将别人闲置之物物尽其用,劫匪顺应天理,笃信弱肉强食,等等,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观点都有。

他的大哥,便是在这样环境之下历练而出,人生与圣贤之理相互结合,自然看得透彻,与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