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天看了太原那考生的卷子后,这两人就不对劲了,明里暗里在别苗头。
这不,刚刚的朝会上就别上了,散了后也接着朝会上的问题开始争论。
事情的缘由,还要从那日太原府考生风波的争辩说起,皇帝将出题考这跛足考生的任务交予了礼部。
礼部尚书接到任务后,十分高兴,等散了朝会与众人一起走之时,他有些得意。
撸着全白的胡须,他正直地说道:“这跛足考生之事,事关重大,就由老夫亲自出题以示公正。”
旁边听见的人都点了点头,老大人真是深明大义,德高望重名望十足,肯亲自出题,够重视了。
礼部尚书接着对天拱拱手,恭恭敬敬地道:“等出了题,老朽便亲呈万岁爷,让爷过目,听爷示下。”
旁边的人肃然起敬,合该如此,该当让万岁爷过目,老大人考量周到。
礼部尚书收起手,撸着胡须继续道:“如此一来,便只得万岁爷与老朽知晓题目,便无泄题之忧,想来太原府学子乃至天下学子应无话可说。”
旁边的人纷纷点头,恭维礼部尚书想的周全。
冠冕堂皇的正事说完,礼部尚书又闲谈了些别的,众人随意了许多,氛围融洽。
等到各部衙门的岔道口,快要拜别时,礼部尚书假装不经意之间,很闲适地感慨道:“老朽虽任礼部尚书几十载,可年纪渐大,力不从心,已许久未曾出题。这跛足考生能得老朽出题,姑且也算是老朽的门生了,望他切莫要辜负老夫的一番心力与期许。”
旁边有人道范公龙精虎猛,精气神十足,比年轻人都足,不老不老,还能为朝廷效力很多年。
也有人安慰道那跛足考生卷子答的,是有真材实料的,就看在众目睽睽之下能不能发挥水平了,不会辜负老大人期许的,请老大人宽心。
这些人里头就有吏部尚书,他先头听礼部尚书公正得很,不由暗自敬服,还是礼部尚书心有大义啊,不顾老迈之躯亲自出题。
不像他,只想着若是这跛足考生真能考出来,他怎么将这人给收归门下。
还没敬服完,一听这后面的话不对劲,合着这老东西说了半天,就是暗示大家伙儿别跟他抢门生。
哪有这样的道理!
他当即不干了:“范公所说谁出题便是谁的门生,本官苟同得很,所有参考的学子尽皆是乡试会试主考官的门生,范公自然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