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好这会儿太阳也大,把捡回来的羊肚菌和竹荪根部,有泥土的地方用剪刀减掉,把上面的竹叶渣子处理干净,分开装到大簸箕里放到地上让太阳暴晒。
把菌子处理好,沐棉才开始忙活起给司英准备东西。
修河渠那地方吃什么她不知道,但伙食不好是肯定的,原本是准备给他带点鸡丁过去当菜。
吃饭的时候,往饭里扒一点,也有滋味还营养。
但那都是吃饭的时候才能吃,也是看到于翠莲晒的菌子,突然想到了红薯干。
红薯干好携带,糖分高,易果腹,这样要是中途饿了吃上一根也能顶顶。
于翠莲挑的红薯不算太大,但都比较匀称,沐棉装水把红薯放进去洗干净,削皮切成拇指粗细的小条。
因着赶时间,太大了不容易干,这样不便储存容易发霉,太小了又容易太干不好吃。
切好后放到锅里,蒸到用筷子能戳进去的样子就夹出来,再用麻布把大簸箕铺好,将蒸好的红薯放到里面,同样放到太阳下暴晒。
一般来说,红薯干要三蒸三晒,这样做出来的红薯干会格外软糯。
但她没时间搞什么三蒸三晒,就这样一蒸一晒也不错。
做完这些,她捶了捶腰,转头拿着布匹出来开始做衣服了。
之前做衣服的时候,因着她对这个还挺感兴趣,有空就跟着在学,固定的尺寸款式不说能做多好。
但做出个衣服来还是没问题的。
外套沐棉用的是麻布,因着是羽毛不是羽绒,倒也不用太担心跑绒出来的问题。
沐棉按照司英的尺寸裁剪好布料,拿着针开始做衣服。
然而,沐棉针线活儿就那样,不说差但也算不上好,自信满满的缝了半天,衣服没做多少,手指头戳了不少下。
拎起来一看,哦豁,感觉还行,但针脚歪歪扭扭的跟狗爬一样。
沐棉抽了抽嘴角,彻底放弃了自己做衣服的想法,把晒在外面的东西收进屋,拿着东西下山找周春花去了。
张大川被带走去修河渠了,周春花虽说不担心,但心里也有些不得劲儿,拿了鞋样子准备给张大川做双新鞋,这样等他回来就可以穿了。
沐棉敲门的时候,刚把鞋样子剪下来,听到敲门声连忙去开门。
“棉棉?”
周春花诧异的看着沐棉大包小包的样子。
“你这是要去哪儿?”
沐棉看了眼挂在自己身上的大包袱,哭笑不得:“来嫂子你这儿啊。”
说着,拎着东西进了院子:“嫂子,实在是搞不定了,你快帮我弄一下。”
沐棉想哭。
做衣服这个东西,还是需要天分的,一看就会,一做就废。
索性衣料没剪错,不然就完犊子了。
周春花就跟在沐棉后面进屋,听到沐棉这话,连忙走了上去:“咋了?”
“小郎不是去修河渠了吗?家里就两身单薄的秋衣,这天气说变就变说冷就冷了,我想做两身冬衣给他送去。”
说着,把块自己缝的跟狗爬的意料翻出来。
“结果做成了这样。”
然而,周春花可没工夫看她这个,一听她说要给司英送衣服,注意力立马就被吸引过去。
等她说完,连忙迫不及待的问:“你要去给小郎送衣服?”
“是,我问了里正了,可以去,你也知道小郎那身体,我不去一趟不放心。”沐棉点头。
周春花的双眼骤然一亮:“你啥时候走,我也去!”
她咋没想到呢。
以前去修河渠大家都知道是可以去探望的,但因着穷,去探望的人少,久而久之到后面年轻一辈儿的就都以为不能去探望。
要不是沐棉去问,周春花也不知道竟然可以去探望。
听到沐棉这话她才反应过来,这么多年她这脑子是被糊住了还是咋的,修河渠是干活,又不是坐牢咋就不能去看了。
“这衣服啥时候能做好?我想要是行的话就明后天,这天气也不知道啥时候变,多一天我这心里都不踏实。”
沐棉是真担心,怕降温,也担心司英的身体,不赶快看他一眼,她的心里不踏实。
“后天一早,保管能动身,你就交给我吧。”
周春花也是知道司英的身体的,别说沐棉就是她也担心,连忙拍着胸口保证。
后天走,不仅衣服能做好,加加工,给大川做的鞋子也能做好。
这样万一天儿凉了,也好穿。
原本沐棉还担心明后天太赶了,毕竟衣服难做,之前司英做一套衣服也要两三天。
谁知道周春花后天就可以了,心中也是一喜。
“那就说好了,咱们后天一早走。”
说着,把羽毛拿出来,和周春花说起要怎么做。
和这时候把柳絮枯草之类的直接塞进去不同,这样很容易缩在一起,沐棉想像现代的羽绒服一样,用针线把衣服一块一块的压好。
这样,里面的羽绒就不会乱跑,也不会缩在一起,就算下水洗了过后缩在一起也就那么一小块,好打理。
周春花原本听沐棉要给司英做冬衣,以为那一大包袱里面装的是柳絮枯草,或者是之前在镇上那布点老板卖的碎布头。
谁知道竟然是各种羽毛,下意识觉得这东西臭烘烘的咋能用来做衣服呢,就没有人用过这个填冬衣。
以为沐棉是没找到柳絮芦花,正要和她说,她家里还点枯草先用着,等回来再却找。
就见她把包袱打开,里面的各种羽毛露出来,预想中的味道没有不说,反倒是有种草药味,不由诧异。
“咋没味儿啊?你这是咋弄的,还挺香。”
“喏,我用这个泡洗了好多遍,又蒸了下在烘干的,基本没有味道了。”
周春花问,沐棉也没有藏着掖着。
她也就是好奇咋没味儿了,见沐棉这么说也就没再多问啥,拿过沐棉带下来的布就开始忙活起来。
做衣服有周春花,沐棉也就不着急了,回家把收回去的红薯菌子拿出来,就开始琢磨给司英准备吃的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