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专题报道(2 / 2)

更重要的是这么优美的声音要是人们知道的话更应该流传下来才对,但是为何三千年只发现了这么一套?那只有可能是这位主人都不知道这是一件乐器!

最关键的是石缶的造型,相当一部分认为这是生殖崇拜的产物!而且是这么多年来发现的一件最形象最直接的器物,比青蛙、鱼、葡萄更直接更能表达人们的意愿。

但另一部分人认为这种器型纯粹是巧合,华夏人的思想是含蓄的,像这种赤裸裸的表达根本不是华夏人的作风。

青蛙、鱼、葡萄这种寓意着多子多福的事物才是华夏人们的思想内核,和旗袍一样含蓄美在原始社会已经形成,石缶这种赤裸裸的表达只能算做巧合和生殖崇拜关系不大。

两拨人纷纷下台在各种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见解,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服不了谁,在业界形成强烈的反响!

也就论文发表后两个礼拜的时间央视的考古现场栏目组注意到了这个话题,经过审批后特意为此前来拍摄专题片!

题目就定为《失传三千年的石缶是乐器吗?》

栏目组的第一站当然是镐京考古院,领队宋老师和李老师详细的介绍了考古发掘过程,并把出土的文物以及文物附带的信息一一做了介绍。

因为行内人士的争论关于遗址的定性也遭到了怀疑,更多人认为这几间半地穴房子更像是原始聚落的居住地,只是流传到西周的时候被人们改造成了驿站!

然后就是各位行业大佬分析和意见,争论依旧是此起彼伏谁也说服不了谁。更多人认为应该以遗址为中心进行更大规模的勘探调查,若是再发现其他的东西聚落遗址存在的争议也就不攻而破了。

这一点考古院的两位老师在考古发掘的时候就做了,在方圆两公里的地方都进行了勘探,结果自然是毫无发现。

另外就是张有才提供的那片甲骨,刻字的翻译没有争议,但是不是穆天子西游的事情根本无从说起,发现的驿站遗址也没有一件文物证明跟穆天子有关系。

最后就是张有才的古乐坊,得知已经有人把这种乐器复制出来并取得专利的时候栏目组是非常欣慰的。栏目组专门来到古乐坊车间进行现场拍摄,当看到车间的工人正在用手工工具一锤一凿的打造石缶的时候许多人都感动了!

要知道现在时代完全可以用自动化设备进行流水线生产,甚至3D打印都没问题。但是古乐坊的匠人们依旧保持着纯手工一点点的打磨。

追求的就是尽可能还原远古的声音!

用郭大爷的话讲每一块石头都是不一样的,只有一点点打磨一点点实验才能贴近最美妙的声音!这就是工匠精神!

当这期节目播出后广大民众都知道了石缶的存在,音乐圈、文化圈、教育圈的人们都盯上了石缶这件三千年前的乐器。紧接着张有才的古乐坊成了各路专家的打卡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