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国的王城上康城位于一座山丘之上,算得上是一座山城。
这里座山城历史悠久,在大信建立之前的数百年就已经存在了。进过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巩固和扩展,这里的规模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上康城规模宏大,几乎遍布了山丘。但这里并非是孟国的经济中心。
上康城的问题就是并不在交通要道之上,他反而是偏离在孟国的经济核心在之外。属于超然的个体。
孟国的王室之所以依旧将上康城看做王城,主要是这里的位置十分适合防御。
在山丘之上有大量的田地和水源。这就给长期围城打下了物质基础。而且因为是依山而建。所以想要从山下打到孟国的王城只有三条道路。
而孟国便在这三条道路上分别建立了三座城池。分别是燕铁卫城,循化卫城和荆门卫城。合成上康三卫。
想要打上康城,就得先打上康三卫。而上康三卫完全就是为了防御而建造,再加上山路的危险和狭窄使得这里易守难攻。
一千多年来,孟国险些经历了四次灭国,最终都在上康三卫抵挡住了敌人的进攻最终取得了胜利。
这也是孔经为什么不让寿章率军出击的原因。他也想着仿造先人那般守住上康三卫,然后时间一长便等着大信军自己撤兵。
孔经打定了主意要守上康三卫,这样一来外围的一些军队就属于被他放弃了。
因为上康三卫说是城池实际上就是一座坚实的军寨。因为地理限制,所以这里并不能囤积太多的军队。每一个卫城其实最多只能容纳五千人左右。
孔经好不容易筹集起来的十二万精锐士兵最终调入上康城的也不过就五万人。再加上上康三卫的一万五千人。也就是说有五万五千名精锐士兵被放弃在了城外。
面对这种局势,前线总统领慕铁侯也没有浪费,直接将那五万五千名精锐士兵分割击破,最终将其俘虏。
这些士兵很多都是经历过数场大战的老兵,慕铁侯把他们押到后方进行改造。最终他们将会成为大信军的一份子,为了应天临而战。
在围困上康城的十天后,孟国广袤的领土出了上康城以北的少部分地区外,剩余的地方全部被大信军占领。
一时间上康城真的就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城了。
对于以上康城为首的上康三卫,尽管麾下的将士们都蠢蠢欲动想要拿下孟国这最后的堡垒,但应天临却下令只是围城并不进攻。
李霄等人虽然不理解,但因为应天临的威望太大以至于只要是他的命令所有人都会无条件的服从。
大信军将上康三卫围的水泄不通,双方似乎达成了默契十分安静和谐。然而在孟国的其他土地上则上演这另一种场面。
应天临是大信的皇帝,在正统上整个孟国都是他的。因此当大信军攻占了孟国的土地后百姓们并没有什么强烈的反应。
在有意地以叛乱罪铲除了一些亲孟国的贵族世家之后,应天临便开始将自己的那套治理国家的策略作用在了新攻打下来的孟国土地上。
在大信帝国的众多诸侯当中,孟国属于相对来说富裕的诸侯了。但就是这样,孟国的百姓也没见过出手这么大方的。
应天临雇人干活那是真给钱啊!而且给的也多,一时间孟国的大小城镇里百姓们见面就高呼万岁。现在就算是孔经想要收服失地,恐怕那些百姓也不会同意的。
孔经被困在上康三卫中并非是坐以待毙,就像他预测的那般。其他诸侯虽然同样想要弄死自己,但他们更不愿意看到一个强大的大信皇室。
在大信帝国的这千年以来,皇室和诸侯之间就像是弹簧一般。
皇室势大的时候诸侯就只能龟缩在自己的领地上乖乖的动弹不得。而诸侯势大的时候皇室就只能维持京畿地区不敢露头。
所以说诸侯想要过得好,想要增强自己,那么首先需要一个软弱的皇室。
如今应天临的崛起已经让其他诸侯感到了危机。于是在孟国孔经派出的使者的联络下,魏国,徐国,颍国,陈国以及孟国北部的大诸侯韩国竟是联合在了一起,一同向应天临施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