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笑的不成,守着刘嫂子吃了饭,喂了奶,才各自回家。
家仁和礼哥儿只有一日的假期,明早就要赶回书院。
李老三和赵玉茹当然也要回去,所以屋里掌了灯,难得凑齐的一家老少聚在一起,商量一下大事小情。
李老太说道:“以后家安、家喜和猫哥儿也要到洛安读书,小铺子就住不下了。所以,老三最近看看,镇子上有没有合适的院子买一个,落在你名下,别差银子,你们和孩子住的舒坦就行。”
李老三赶紧应下,“知道了,娘,我回去就打听一下。”
陶红英跟着说道:“娘,家欢以后跟着大哥忙酒楼那边,食铺只有三哥三嫂,还要照顾五个小子,怕是忙不过来啊。”
李老太点头,“我也琢磨这事儿呢,以后买了院子,玉茹肯定是要留在家里,铺子里只有老三可不成。
“前几日吴三婶子说起很久才能见狗剩儿一次,她实在惦记,不如明日,你去问问她能不能到铺子里帮忙?”
不等陶红英应声,李老三就红着脸拼命摆手,“娘,我自己能行,我不怕干活儿。”
李老太猜到他的心思,忍不住笑道:“你个榆木脑袋,你当娘是傻子啊,怎么也不能只把吴三婶子送去,跟你在铺子里脸对脸儿啊。
“你就是同意,我也不能让我儿媳妇多心啊!我是说让吴三婶子和吴三叔一起过去,每日算工分,同村里一样,保证他们不吃亏,还能守着儿子。”
李老三这才知道是自己误会了,脸色更红,低了头不肯再说话。
家里又说了几句闲话儿,就散去睡觉了。
第二天天不亮,李老三等人就走了。
李老二跟着侯爷去城里,取他的官服,还有老太太的诰命礼服,顺道把修建郡主府和伯爵府的银子拿回来。
两座府邸,别管什么时候建,在哪里建,先把银子拿到手再说。
李老四去了码头,留下李勇在家多陪陪妻儿。
陶红英带了家欢钻进灶间,合作研究新菜。
前几天,她搂着闺女睡觉,早晨醒来时候,枕头边上就多了一本菜谱,写的都是以辣椒为调料,烹制的一些菜品。
昨日得到所有人好评的水煮鱼,就是其中的一道。
她简直是如获至宝,当然也猜得到菜谱的来处,当时就在装睡的闺女脸上狠狠亲了两口。
这段时间,她一直心急想把菜谱上的菜色,都试验一下,却因为家里忙碌,一直没有空闲。
如今可是逮住机会了,红辣椒、绿辣椒、半红半绿辣椒,一口气搬进灶间好几筐,呛得众人路过门口儿,都要憋着气一路小跑!
学堂里放了假,家欢家喜和猫哥儿,以陪伴刘家兄弟为借口,满山的撒野啊,根本抓不到影子。
李老太也不拘束他们,毕竟几个小子,过不了多久就要送去洛安读书了,在家这么几日,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吧。
佳音是个“游击队”,想跟着谁就跟着谁,这里混点吃喝,哪里跟着捣捣乱,偶尔犯懒,就躺在大炕上。
推开窗子,让秋日的太阳肆意晒着她的小肚子,做个人人羡慕的米虫!
两日一晃儿而过。
这一大早,李老大就拉了几筐果子,送崔夫人和琼嫂子主仆,还有刘家小子回家。
他也顺道去见见朋友,送点果子当节礼。
眼见就是中秋了,再买点月饼回来,哄哄孩子。
李老太也列了单子,让儿子帮忙采买一些杂物。
结果,日头西斜,儿子倒是回来了,身后却是多了两个大活人,一个三十多岁的妇人,抱了个四五岁的小丫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