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是之前大夏进行全国的人口调查,还是需要有不少武力要放出去撑腰的,那些部队都去协助人口调查了。
因此,现在李琦只带领着十三万没有大工作的士兵出征,目的是消灭东夷人。
这十三万人虽然数量较少(和以前的二十多万大军全军出动相比),但他们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精锐,足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战斗。
在黑暗的夜晚,篝火的火光映照着李琦坚毅的面容。他站在高处,俯瞰着军营,思绪万千。
突然,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了清凉的夜晚气息。李琦闭上眼睛,深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感受着大自然的力量。在这个宁静的夜晚,伴随着士兵们的呼吸声和夜风的低语,大军的营地显得庄严。
大军在一夜的休息后继续向前赶路,眼前出现了一座城池,李琦转头对身边的手下询问:“我们到了哪里?”
部下答道:“陛下,前方是安远城。”
李琦轻声说道:“安远城啊。”
安远城这个地方,李琦再次回想起了当年未能劝降的杨子平。早在李琦的部队攻占宁州之前,杨子平在这里成功击退了侵犯宁州的东夷军,登上了大辰朝堂的高位。
当李琦率领部队攻取宁州时,杨子平在安远城奋起抵抗,宁死不投降。他被俘后,李琦曾劝说他好半天,甚至明确表示自己并不需要杨子平为自己效力,只希望他能活下去。杨子平可以改变姓名,过上安稳的生活。
然而,杨子平没有选择这条道路,他坚守自己的信念,为国家尽忠,以身殉国。
客观地说,杨子平的能力并没有太吸引李琦的注意。
但是,杨子平是一个有底线的人,一个能守住底线的人。正是因为这两点,李琦一直念念不忘他。
虽然李琦手下的系统士兵和文官对自己忠心耿耿,绝无二心,但是杨子平并非系统兑换而来。他是一个自然人,经历了官场的沉浮,却依然能坚守初心。这使得他显得格外珍贵。
李琦站在高处眺望着眼前的安远城,城墙高耸入云,宛如一条巨龙蜿蜒而行。
李琦:“对了,现在杨子平以及当初和他一起宁死不屈的宁州军的庙宇就是修建在安远城的吧。”
部下向他报告说,庙宇修建尚未完工。
李琦:“我这个人心急,既然到这那就不走了,没竣工就没竣工了,大军继续行进我带几个人过去看看就行。”
李琦心急如焚,既然已经到了这里,他决定亲自前往一探究竟。他毫不犹豫地下令继续前进,只带上几个护卫的骑兵。
李琦跨上战马,骑兵们紧随其后。他们穿过宽阔的大道,一路上风景如画。道路两旁的杨柳轻摆,微风吹过,发出沙沙的声音。远处的田野一片绿意盎然,农民们正在忙碌地耕作。
终于,他们来到了安远城的城门前。城门上挂着一块巨大的匾额,上书“安远”两个大字,龙飞凤舞,气势磅礴。城墙上的砖瓦细腻光滑,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李琦不禁为他们的辛勤付出而感到敬佩。
大军继续前进,眼前的安远城渐渐清晰起来。城墙高耸,石砖垒砌的城墙上残留着岁月的痕迹,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城门两侧有高大的烽火台,火焰舞动,照亮了整个城池。
李琦注视着安远城,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他回想起当年攻打宁州的战斗,杨子平的表现令人难以忘怀。那一战,他率领着宁州的勇士们与大夏军(就是以前的太平军)展开激烈搏斗,守卫着家园的尊严。
杨子平身先士卒,激励着士兵们战斗到最后一刻。
李琦感叹着杨子平的坚韧和忠诚。他记得当时劝说杨子平投降的那一幕,自己陈述了无数好处,可杨子平却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死亡。
这个选择,让李琦对他产生了深深的敬佩和遗憾。杨子平的选择,是为国家、为民族的利益,是对自己信念的坚守。
李琦带领着骑兵们穿过城门,来到了安远城的街道上。街道宽敞整洁,两旁的商铺林立,热闹非凡。市井的喧嚣声,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感受到城市的繁华和活力。
在安远城的街道上,行人来来往往,熙熙攘攘。城内的建筑风格独特,古朴而典雅。青石铺就的街道,两旁是古老的建筑,红墙黛瓦,彰显着岁月的沉淀。
李琦带领着几个手下走进了安远城。城内的居民对军队的到来表现出忧虑和好奇,他们纷纷停下手中的工作,抬头望着李琦和他的部队。
安远城的氛围中弥漫着一种不可言喻的历史气息,仿佛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过往岁月的沉淀。
李琦不禁想起了杨子平,他在这片土地上写下了壮丽的篇章,成为了大辰朝的传奇。杨子平的英勇事迹,将永远铭刻在这座城池的历史中。
继续前行,李琦们终于来到了杨子平和宁州军的庙宇。庙宇的建筑宏伟壮观,金碧辉煌,仿佛是一个仙境。但是,庙宇内部却还没有完成,工人们正在忙碌地施工。李琦走进庙宇,清香的烧香味扑鼻而来。
他仔细观察着庙宇的每一个细节,每一块砖瓦都散发着工匠的智慧和才华。工人们辛勤工作的身影,汗水滴落的场景才能将这座庙宇建设得更加完美。
李琦默默地走出庙宇,望着远方的山川,他决心加大工程建设的力度,让庙宇尽快竣工。
李琦在安远城稍作休整后,继续踏上了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