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二章:吴三桂与张诚(2 / 2)

织明 蜗牛非牛 2232 字 2个月前

但他却没有张诚待人那般真诚,陈九皋总感觉吴三桂凡事都在算计,你似乎永远也琢磨不透他骨子里是啥意思?

而张诚却有所不同!

陈九皋与张诚相识、相交与河南剿贼之际,他对于张诚的印象可是颇佳,而张诚也是他陈九皋第一个发自内心,愿意折节下交的边镇军将。

几乎可以用一见如故来形容他与张诚的相识。

在陈九皋眼中看来,张诚人如其名,他能待人以诚,如答应帮助你的事,就绝不会再掺沙子在里面搅合,如不答应你,也不会含糊其辞,而是直言相告。

最让陈九皋喜欢的就是,张诚从来不做“既当婊子,又立牌坊”,他如果想要算计你,也会明刀明枪的与你谈条件。

按照张诚的话说,这叫“双赢”!

“买卖不成仁义在”,这就是张诚信奉的道理,无论如何都不该当面就拉下脸来,凡事都可以过后再做,何必又急于一时?

欲成大事者,必须要沉得住气才行。

虽然陈九皋对于张诚也并不十分了解,但以他所知来看,张诚似乎明显强于吴三桂。

他们一个背后蓟辽总督洪承畴、是锦州祖大帅,是整个辽东将门;另一个背后是当今皇上、是本兵陈新甲、是半个宣府镇的强大军力。

单看这些,虽然有皇上的信任和支持,但张诚似乎并没有吴三桂的后台强大,因为陈九皋可是京中勋贵子弟,他太知道皇上的信任是个什么玩意了。

今天对你的信任,说不准明天就成了你的罪过,所以这么一比较,似乎也不分高下。

但若是比较宁远军与宣府军的战力,陈九皋的嘴角抹起一丝笑意,他心道:“宁远军虽强,也就是辽东的强军,却如何与号称大明第一强军的宣府军相比?”

这“大明第一强军”的名头,怕都是陈九皋自己给加上去的。

但事也凑巧,在辽东战事结束之后,大明京师官员与士绅百姓间便传出了“大明第一强军”与“大明第一猛将”这些个称谓。

也不晓得是不是陈九皋的杰作!

…………

站在河岸边,望眼左右,皆是如自己一样的精悍战士,列阵静候着登船的军令,触目所见,尽是一水的帽儿盔,还有招展的大明日月浪涛战旗。

宁远军左营游击胡心水顿感自己的渺小,同时又感受到聚众的力量,看着眼前的左营战士,他对今日之战也是充满信心。

这位宁远军左营游击可不是一般人,他与右营游击夏龙山一样,都是吴三桂一手提拔的年轻将领,也是辽东军户的出身。

而他们二人对于吴三桂最大的贡献,却是都为吴三桂生了一个好儿子!

胡心水与夏龙山二人,皆是辽东军户世家子弟,又都是一般的少年枭勇,胆力过人,深受吴三桂的喜爱,将他们引为心腹,授以要职。

他们也确实不负吴三桂的期望,皆用心尽力,无论是练军治军,还是阵前冲锋,都让吴三桂深感满意,对于他们也越来越着意拉拢。

而胡心水生了一个儿子,名叫胡国柱;夏龙山也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夏国相。

胡国柱与夏国相也真是人如其名,他们日后成年,一个做了大周皇帝吴三桂的柱国大将军,一个做了大周朝的相国。

同时,胡国柱与夏国相也是生得姿貌丰腴,更兼此时他们的父辈又都在吴三桂麾下,身居要职,为了拉拢,吴三桂更将两个女儿分别许配给了他们二人。

…………

辰时才到,便听“嗵嗵”的两声号炮传来,紧接着就是一阵紧凑的锣鼓声响起。

陈九皋浑身为之一震,他神情略显紧张地问站在身边的符应崇:“马科也出动了,快了,快了,就快到这边啦。”

他抬手指着不远处的神机营炮阵,对符应崇说道:“去,逐炮查验,清膛、装药、装弹……”

符应崇才走出五六步,又被他喊住,再次吩咐他:“今日这一战,非比寻常,可不敢疏忽大意,你可要给哥哥盯紧了些。”

“是嘞,陈老大尽管放宽心,有咱符大牙在这,保管炮炮轰得响,射得准,管叫鞑子找不到娘嘞!”符应崇仍然是那一副自吹自擂的样子。

吴三桂在旁边面带微笑的说道:“陈帅不必心急,此刻山海镇马总兵的兵马,才开始渡河,你听这炮声,并不激烈,可见双方尚未接战。”

陈九皋这时才静心去听,果然,将士喊杀之声若有若无的自西方传来,偶尔一两声火炮的轰鸣,也并不响亮,双方还真的尚未接战。

但马科那边已然开始渡河,想来无需多时,吴三桂的宁远军也将要投入战斗,陈九皋不由好心提醒:“吴帅,宁远军是否也该准备出击。”

吴三桂看着河岸上已然集结起来的左右二营将士,嘴角一裂,道:“不急,还未到时候!”

…………

随着明军攻势的展开,整个乳峰山与石门山的北边河岸,尽是铁盔与衣甲汇成的红色海洋,而河面上也是阵阵硝烟升腾。

显然,渡河的明军已然在船上开炮,轰击着对岸的鞑贼守军,同时更发出声嘶力竭般的怒吼,以为自己壮胆。

不止明军的炮火,女儿河北岸也有一些清军的火炮布置,只是他们却显得并不密集,而是疏散于各处,只有稀稀落落的炮声自北岸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