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风吹过,已经金黄的麦穗,一起一伏,麦浪滚滚,麦香飘飘。
“好曲!”
房玄龄第一次听马家庄的人唱歌,有些意犹未尽,不住地夸赞。
“窥一斑而知全豹,王小兄弟既精通诗词歌赋,又是器具巨匠,还懂农活养殖!真是个治国安邦的栋梁之材!”
房玄龄拍着王剪的肩膀,满意地说道。
一直没有收徒想法的房玄龄,在这一瞬间产生收王剪为衣钵传人的冲动。
房玄龄恨不得立刻把王剪带回长安,生怕这块璞玉受到损伤,也怕被其他人捷足先登。
“房相过誉了,小子略懂的终究是小道,像您这样定国安邦的谋士,和牛将军那样开疆守土的战将,才是国之柱石。”
王剪朝房玄龄双手抱拳,钦佩地说道。
没有人不喜欢被拍马屁。
沉浮官场多年的房玄龄,也心情大好起来,抚着须哈哈笑起来,直说小滑头。
一直默默服务,寡言少语的马周,对王剪的评价又高了起来。
原本他把王剪放在跟他同一高度,今日过后,他已经不敢想象王剪未来取得的高度了。
他已经记不清,这是房相第几次拍王剪的肩膀。
骄阳似火,酷暑难耐。
一行人站在大树底下乘凉。
偶尔吹来的阵阵山风,让人沁透心扉。
一身袍衫的房玄龄热的汗流浃背,他用袖口擦着额头上的汗珠,询问道。
“王小兄弟,她们穿的新服装,也是出自你的手笔吧?”
王剪点了点头“咱们老百姓干的都是流汗的粗活,平时披着大褂酷热难耐,况且长袖子干活不利索,也不耐脏。”
“马家庄所有人都换穿这种新式服装,小子今日接待几位贵客,才穿上袍衫。”
王剪也热的不行,里面的衣服已经被汗打湿。
“盛名之下无虚士,恐怕同龄中人,无人能与你相提并论。”
房玄龄负手而立,打量着马家庄,忽然发出这样的感慨。
王剪赶紧谦虚回答“房相过誉了,小子也是一平凡百姓,都是靠大家齐心协力实现的。”
“马家庄所有东西的革新,都需要很多人的配合,不管是新样式服装还是沤肥之法。”
“我只是动动嘴提出这个想法,由格物院的人去研讨,并把它做出来。”
“何为格物院?”
又是一个新的东西,房玄龄一下来了兴趣。
小小的马家庄,到底还藏着多少好东西?
一会蹦出一个新词,新技术。
真他娘的刺激!
“格物院,是马家庄研发新器具、新技术的一个部门。”
“做出的新器具和新技术,能提高效率,给人带来方便。”
了解清楚后,房玄龄抚须沉吟道。
“王小兄弟,你说的这个格物院,和工部倒有些相似,掌土木水利工程,以及屯田和官府手工业之政令。”
“可惜,这种方式只适用于马家庄。”
房玄龄的感慨不无道理。
格物院的核心,在于王剪这个领头羊。
没有他提出研讨方向,掌控大局,一般人根本实现不了。
殊不知六部之一的工部,人才济济,手下能工巧匠无数。
主管的工部尚书可是正三品的大牛。
可以说要钱有钱,要人有人。
没有王剪这样天马行空思维的领头人,多年来工部也是按部就班,制作古人传下的具物。
王剪很清楚,如果不是有数千年年来,一代又一代人的推陈出新,后世的他也不会知道这么多。
发明创造的前提在教育,在社会的发展进程。
一群大字不识一个的人,在没有辅佐工具,也没有图书古籍参考的情况下。
别说发明创造了,脑子里连遐想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