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 第一次科举考试(2 / 2)

“科举制的第一次考试,公主称其为院试,即在大唐的一些的府县就能举行,故而学子也不必长途跋涉来到长安来参加考试!”

“而第二次考试被称为乡试,在郡县之中考试,此时,考生就需要启程前往当地省郡了。”

“第三场被称为会试,则需要在长安城考试,此时,整个大唐,各郡县通过前两场考试选拔出来的人才,就能来到长安城一较高低。”

“这一次的考试结束,便可以依照学生的才能、意愿,进行授予官职!”

“而最后还有一场殿试,是在皇宫之中举行的,由皇帝亲自出题、亲自批改试卷,最终确定一定名次,故而,通过殿试的学生,乃是真正的天才!”

安未央说的时候,脸上也带上了崇敬之色。

“那么,这一次我要参加的考试就是院试?”

安宁问道。

“正是!”

安未央点头。

“这一层层的考试下来,想必有许多学生都无法排上名次,且,院试、乡试这两场考试应该刷下来的人最多!”

“那被刷下来的人,岂不是什么也得不到,还费心费力地学习了如此长的时间?”

“非也!”

安未央摇头,瞪了自己的弟弟一眼,道:“这个问题公主殿下岂能没有想到?”

“前两场被刷下来的学生,可以进行下一年的考试,如果不愿,他们也有资格进入当地官府寻一门差事,这些官府都是允许的!”

“若是当一个官府的一些小吏没有参加过院试亦或是乡试,恐怕就真的出问题了!”

“原来如此……”

听到这里,安宁露出恍然大悟之色。

也就是说,今后在官府当差的人,都得是有真才实学之人了!

……

如今,科举制已经开始运转起来了,也基本不需要李歆霓负责,但是科举制的第一次考试,自然需要她亲自坐镇。

京畿地区的学生自然有些一些优势,那便是无论是院试,乡试,都是在长安城路举行的。

甚至于,后面的两场考试,也将是在长安城。

但是,这也就意味着考试考场之上的规则更严厉。

说不定哪一次的考试就会有某个大官心血来潮,来到了考场之中检查。

“见过公主殿下……”

李歆霓正准备前往考场,却看到安未央带着安宁来到了面前。

看着眼前的男子,李歆霓当即想到了曾经的那个小男孩,也明白了两人的来意,微微点头,道:“去吧,好好考试!”

“是!”

让安宁离去,安未央留了下来,道:“对安宁来说,这次考试非常简单,应该能够考出一个好的成绩!”

“不能小看天下英雄!”

李歆霓摇头,道:“不过,如今的科举制也有许多的不妥之处,只能以后慢慢的去修改、完善了!”

“公主也不必如此辛苦,不然,岂能让下面的官员无活可干?”

李歆霓一愣,当即笑道:“你说的有道理……”

……

长安城太学之中,一处宽敞的庭院已经被早早的封锁了,被布置成了考场。

而在考场之外,还有许多士卒把守,组织着外面的人进入。

朝堂之中,一些大官被皇帝派来充当考官,并且被交代要铁面无私,秉公执法。

当然,此时永安公主来了,自然要听从永安公主的命令。

“已经辰时末,可以让考生进入考场了!”

李歆霓身着大红色长裙,端坐在考场之中,然后命令一旁的官吏。

“是!”

官吏闻言,当即将永安公主的命令传出去,而外面,已经有大量的考生经过检查,然后缓缓进入专属于自己的考场之中。

此时,有官吏上前宣读考场准则。

“考试时间为一个时辰,午时一到,着实收款,无论诸位做没做好,还请各位悉知!”

随后,一张张考题便被分发了下去。

李歆霓抬头看去,发现参加考试的学生之中,有八九岁的稚童,也有十几岁的少年,更有像安宁这样的成年男子。

不过面对同样的考试,对于稚童来说,终究是有些吃亏的。

但是毕竟是科举制的第一次考试,这些问题只能忽略了。

……

李歆霓所规定的考试,院试和乡试皆是每年一试,而乡试和殿试,皆是每两年一试,可以给考生更多的考试时间,也可以给路途遥远的考生,留下赶路来长安的时间。

即使错过了,也不至于再等过长的时间。

当然,还有最多规则设置,也就不一一诉说。

三天的时间一闪而逝,科举制的第一次考试,终于结束了。

而科举制的科目,分为文试两科:一、经典古籍的考核。二、写文章的考核。

政试两科:一、分析政事的能力。二处理政事的能力。

格物科综合,其中包括作物种植、天文地理、机械结构等等。

最后是武举综合,武举分为文试:兵书理解,武试:武功测试。

当然,武举的监考官吏自然就是军中老将了。

最后,以综合成绩进行排名。

分各科排名进行安排官职。

也就是说,一个考生的综合成绩虽然高,但是并不一定被安排的官职好。

……

忙碌了五天,科举制的第一场考试终于彻底结束了。

李歆霓来到皇宫之中,宫中御林军和宫女侍者对永安公主更加恭敬了几分。

因为科举制第一场考试的正式举行,永安公主的名声也在民间更为广泛的传播,而且还都是好名声。

甚至于,考生考试之前,都需要在家中拜永安公主像,同文曲神同等!

“姐姐来了!”

李世民看到李歆霓进来,不过并没有起身,而是继续看着手中的文书,同时道:“此次科举考试,最终的结果朕已经看到了……”

“没想到,其中寒门子弟竟然占了将近五成!”

“若是从前,朕所任用的人才之中,根本不可能有如此多的寒门子弟!”

“更不必说他们是真的有真才实学!”

说这句话时,皇帝李世民的话语之中尽是激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