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六章 合作(1 / 2)

怒海覆清1852 董王不懂 1535 字 3个月前

与朝廷合作无疑是与虎谋皮。不过此时的朝廷更像是一个被捆缚住手脚的巨人。

董良的体量虽然小,但却是自由之身,随时都可以脱身离开。

董良与王懿德的合作必须要建立在自己是安全的基础之上。

此时,在董良的案头上是一份鼓山的地形图。

这份地图非常的详尽,而它竟然是出自一座寺庙之手。

这涌泉寺能够在鼓山上众多寺庙中独居鳌头,并非偶然。

人家和尚都是念经,他们念的是生意经。

一阵淡淡的香味传来,董良抬头,原来是尚云端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

“先生,喝点银耳羹吧。看你这几天都上火了。”尚云走路的时候一点声音都没有。

要不是董良熟悉她身上的体香,估计要被吓一跳。

“这是哪里来的银耳啊?”董良差异地问道。

这么高端的食材,尚云是从哪里搞到的呢?

“我在寺中的药房找到的,里面的药材很多都是食材。嘻嘻……”

“元首,你们中原的寺庙都这么富有吗?您看这厢房中的家具都是红木做成的。”

董良还没注意看,他只觉得法印方丈给自己安排的房间住起来很舒服。

现在听尚云这么一说,他才仔细打量起来。

还别说,这里的一切都透着股奢华,就连蜡烛都是上好的。

“人家生财有道,只要不是去抢,谁管的着呢。尚云你知道唐朝的时候,洛阳城中最富有的一个群体是谁吗?”

尚云很配合地摇了摇头。

“是寺庙里的和尚,洛阳城一半的高利贷都是他们放的,就连那些贵族都要找他们借钱。”

“不过,法印这个老和尚,还不错,至少是一个聪明人。”

尚云点头道:“老方丈人很好,他将寺庙中药房的钥匙都交给我了,还让我随便取用里面的药材。”

“那你就放心用吧,有什么好的补药都拿出来给咱们的伤员补一补,尽管用。咱们在这儿帮他看家护院,总要收点保护费。”董良呵呵笑道。

这帮子和尚确实让董良刮目相看。

佛教的入世做的非常到位,他们能够在中原兴盛千年,有其必然性。

作为一个外来宗教,它将中原的儒学和道学思想融合进自己的佛学之中。

让儒释道三位一体。

这是他在中原能够立足的重要原因之一。

另外,他不仅仅迎合了上层达官贵人、士大夫的需求。

更是通过种种手段拉拢了底层百姓。

这就是包容的力量。

由此,董良想到了华族的未来发展。

从一开始,华族就是包容的,这个新的民族称呼,就是为了消弭汉族与众多少数民族之间的隔阂,消除某些人的大汉族主义思想。

让他们不仅仅在文化上融合在一起,同时也在名称上统一。

所谓的多样化,并不一定就是好事情。

一味地尊重多样化,最后反而可能成为某些分裂分子的理论依据。

包容、统一、单一化、共同化,才是未来文明发展的趋势。

在文化传播能力越加强大的未来,人种、肤色这些外在差异,反而将逐渐地淡化。

他端起精致的瓷碗,这竟然是明万历年间的青花瓷。

这寺庙中的饭碗果然是比金饭碗还要金。

入口软糯香甜,这是正宗的西湖银耳才能产生的效果。

果然是高端的食材。

“尚云,你煮饭的手艺跟熬药的手艺一样厉害。”董良赞道。

“先生喜欢就好。”

“先生,我们什么时候回去啊?”尚云轻声问道。

“怎么了,想家了?”

董良轻笑,这女娃子怕是真的想家了。这似乎还是她第一次离开琉球。

“不不,中原这里很好,这次出来尚云长了不少见识。刚才跟方丈大师聊天,他也是个中医大家,尚云学到不少东西呢。”

寺庙中的和尚一般都懂些医术,这有利于他们获得信徒的好感。

医学原本就是在宗教中诞生的。

“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任何一门学问都要与外界交流,由此获取信息来让自己不断地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