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剿匪结束(1 / 2)

对这些缴获,张大春那叫一个高兴啊,整个人都要飞起来了样的。

他身后的一干军官同样小的合不拢嘴。

但是对待那些跪在地上,被绑着紧紧的贼匪们,张大春的目光凶狠。

这些贼平日里残害百姓,淫人妇女,真是可恶,简直是死有余辜。

若是放在以往,就地处死都不足为惜。

不过,这次他出征的时候,可是得到了镇国将军的命令,要将掳获的贼匪押送回山海关去,进行审理。

张大春即便有八个胆子,也不敢违抗温越的命令。

而且,军中还有镇抚官在旁。

哪怕他身为千总,若是不依照青牙军的军律,一定也没有好果子吃。

“大军在贼匪山寨中,留守三日,剿灭了逃窜的贼匪后,才回去。”

张大春对部下命令道。

镇国将军给他的命令,是要张大春尽力剿灭“楚霸王”的贼匪。

眼下是攻破了贼匪山寨没错,但也有不少贼匪逃窜。

以免大军走后,他们再出来为非作歹,青牙军务必要将他们赶尽杀绝!

几天后。

经过大面积的搜山围剿,确定楚八的贼徒已经被消灭了许多,再有一些就是些漏网之鱼,一些小虾米,翻不起大浪。

看着时间也过去几天了。

张大春便下令全军踏上回程。

青牙军丁字部带着大量的战利品,以及押解着大量的贼匪,回到山海关后。

消息传扬开来。

整个关外百姓轰动,而那些几年前加入温越治下的军户则波澜不惊。

他们什么大场面没有见过,区区剿灭一些个贼匪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不过,对于凯旋回归的青牙军。

无论是新加入的百姓,还是老军户,每个人都是报以了极大的热情。

沿途围观凯旋大军的百姓,满满都是。

对于被押解的楚八等人,他们也是拍手叫好。

楚八等虽是这几年才崛起的,但在永平府境内为非作歹,祸害已久,许多逃入关外的百姓都对他恨之入骨。

在沿途百姓的愤怒声中,这些贼匪全然没有了往日的凶狠,一个个如小鸡仔一般颤抖着身体,还有的在哭嚎求饶。

楚八也被押解在牢车当中,整个人的脸色惨白,大觉死期要到了。

对于新加入的百姓,以及外界时刻关注着温越的动向的有心人来说。

青牙军以迅雷之势快速剿灭永平府内最大的一股贼匪,实在是令人心颤。

青牙军威名,真是凶名赫赫。

张大春领军回到山海关后,受到了温越的亲自接待,对他好一阵的夸奖。

天启六年十二月,二十一日。

温越在山海关举行公审大会,各路兵备,通判,以及数量巨多的百姓都在围观。

当日。

楚八在城外被凌迟千刀。

一干贼匪头目都被斩头,其余普通贼匪也尽数处死,只有几个没怎么做过坏事,被逼入匪的贼匪存活了下来,发往矿山改造。

血腥味在行刑场上飘散了好几日,才散了干净。

不过却也只是暂时。

很快,又有一股贼匪被押来行刑。

乃是种才限领了军士回程,还带来两百名贼匪。

随后又过一日,马名押解回来约一百名贼匪。

再过一日,钟大成押解回来一百多贼匪。

……

十二月,二十八日。

温越得到情报局的报告,山海关内,永平府境内,已然没有贼匪存在。

******

天启七年,正月一日。

盛京。

盛京原本是大明的沈阳。

被后金攻占之后,就作为都城,大兴土木,建造皇宫。

去年,七月份。

努尔哈赤死亡,皇太极继位。

将沈阳改为盛京,又为了和南方的大明平起平坐,正在和诸臣讨论改国号称帝。

而在盛京城外,建设起了一个巨大的建筑群。

建筑群是由一个个作坊组成,内外有着数不清的后金兵,在来回走动巡视。

几千多个工匠在后金兵的监督下,敲敲打打,忙碌地打造兵器。

这个工匠坊早在努尔哈赤攻下沈阳的时候,就开始着手建造。

发展到现在。

光是铁匠铺就已然延绵近十里地,从火炉冒出来的烟雾,日夜不断。

后金军对兵器盔甲的打造监管非常严格。

若是没有打造的精良,直接拉出去砍头。

在如此的压力下,后金军生产出来的兵器盔甲,比大明生产的要好上太多了。

在努尔哈赤还没有对大明蚕食,暗藏野心的时候。

就通过李成梁,与大明贸易获得了大量的铁料。

等到夺了几座大明大城之后,附近的山中也多铁矿,煤炭,木炭也是数量不少。

再加上几次南侵,获得了大量的工匠。

因此盛京城外的这个工匠坊,异常的壮大。

此时,从盛京城外工匠的官道,有一个庞大豪华的队伍。

最前方的,便是刚刚组建起来,作为随军亲卫的葛布什贤哈战士。

这些战士比后金中最精锐的白甲兵,还要更加精锐。

在后金八旗的每个牛录中,才会有两人被选入。

每个人披着厚重铁甲,配置硬弓劲弩,军容严整,排列密集,凶气十足。

他们的出现,则代表着后金奴酋皇太极的出现。

官道上所有的闲杂人等,早在葛布什贤哈战士出现前,就被驱赶到两旁远处。

看见皇太极的仪仗出现。

闲杂人等更是急忙跪在地上不敢抬头。

似乎始终是过不完一般。

官道上过了一队又一队的精锐骑兵。

终于,在仪仗队伍的中间,出现了代表皇太极的华盖。

虽然此时皇太极还没有称帝,但相关的仪仗规格都学得不差。

排场宏大,相关人数众多。

各种华盖,各种团扇雨旗,令人眼花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