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1章 想法(1 / 2)

在前世,《东北民谣》是歌手毛不易作词、作曲并演唱的一首作品。

实际上,这是一首非常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歌曲。

表面上歌词写的是一位东北女子,在正月寒冬中满怀期待地等待出外打拼的情郎归来,苦苦等待良久,却最终是一场空等的故事。

而在更深层次,这首歌其实展现了东北这个地区一个时代的特点。

在那个年代,东北工业文明衰落背景下,人口外流与留守者的故事,也是这个地区一个群体命运的缩影。

歌词里的故事关于爱情,却又不止爱情,还包含了在外东北游子的情怀。

【锣鼓声声正月正

爆竹声里落尽一地红

家家户户都点上花灯

又是一年好收成...】

歌声结束,杨开沉默良久,重重呼出一口气,心里依旧沉甸甸的。

——他想家了。

那片黑土地、到了冬天积雪有半腿深、天空时常灰蒙蒙的家乡。

那片土地养育了他,但为了生活他只能远行,其实有时他不是没想过往回走,回到家乡那片土地,但现实却一直将他推向远方。

只能说,作为一个东北孩子,这首歌的每一句都唱进了他的心里、回忆里。

杨开点开评论区,发现和自己有同样感触的听众不少。

“在外人听来,或许只会觉得这首歌写得不错,但是当真正踏上东北的土地,才会明白这这首歌真的写出了东北的悲凉,作者是真的会写。”

“‘塞北的残阳,和一山的松柏’,歌词里的壮阔悲凉我太懂了,希望这片土地能越来越好吧...”

“记得读大学时每次坐火车回家,我妈问‘到哪了’,我说‘过了山海关’了,她就会说‘那快到家了,给你包了饺子’。”

“这首歌写尽了极力振兴但是仍然挡不住颓势和落败的东北,听得心里太难受了。”

“以前觉得东北太冷了,总想往南走,到一个天天晒太阳的地方,后来觉得还是下雪好,一下雪什么都忘了...”

“唉,融不进的异乡,回不去的故乡。”

杨开默默地给高亮的几个评论点了个赞,想了一下,又将这首歌转发到了自己的微博。

配文“歌曲写得真好,作为一个东北游子,真的唱到心里去了。”。

一旁,经纪人看着他操作,连忙出声:“哎,你干嘛?”

杨开不解道:“发微博啊。”

经纪人苦笑道:“我的意思是,咱们刚被抢了新歌榜榜首,立刻就发微博称赞对方,好像不太好吧...”

“总感觉,有点像认输似的。”

“这有什么不行的。”杨开不在意道:“认输就认输呗,别人的歌写得也的确好。”

“我不发这条微博,也不见得后面能追回来吧,没必要担心那么多。”

经纪人想想也是,便没再说什么。

杨开的确很喜欢《东北民谣》这首歌曲,所以才发了刚才那条微博。

除此之外,他对《Hello!树先生》这个名字也产生了一定兴趣。

《东北民谣》是这部电影的推广曲,那按理说两者表达的东西应该是有一些关联的吧?

或许,到时自己可以找机会去看看?

杨开专门发了一条微博称赞叶知秋《东北民谣》这件事,还是引起了不少人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