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4章 一路向印(1 / 2)

第904章一路向印

德凯恩将军与他的印度先遣部队,并未直接加入到拿破仑统帅的,那支雄心勃勃、远赴西奈半岛的海外军团行列之中。

相反的,在八月中下旬,他们是从法国西南部,蒙特利埃附近的蒙特港,秘密登上船只,踏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征途。

随后,先遣队的航向继续向西进发,穿越了直布罗陀海峡,随后调整航向南下,沿着非洲西海岸的蔚蓝海域悠然南行。

尽管印度先遣队的兵力略显单薄,仅有两干人左右,但护航他们的分舰队却拥有不容小觑的力量。

这支护航分舰队由两艘装备精良、各搭载74门大炮的三级风帆战列舰领衔,辅以四艘体型宽大的运输舰,以及数艘灵活机动的巡航舰和炮舰。

尤为引人注目的是,舰队中还包括了两艘颇具实验性质的远洋蒸汽舰,它们代表了法国在远洋航行新技术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处于适应性与安全性的考虑,这两艘军舰的蒸汽发动机仅作为辅助动力存在,仍需依赖传统的双桅杆与各式风帆来驾驭浩瀚大海。

事实上,这支护航分舰队原本是法国海军部为印度洋战区指挥官,叙尔库夫将军准备的补给与增援力量。德凯恩与他的印度先遣队恰好在这个关键时刻加入,得以搭乘这趟意义非凡的护航之旅。

自从法兰西第一执政在巴黎再次宣布与英国的战争以来,法国的海军建设似乎就在一夜之间,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高潮。

大部分的英国人已经相信,海峡对岸的法国“不列颠军团”即将拥有至少两干艘,装备有高压蒸汽动力,大口径火炮,以及特殊装甲的“龟船”,继而形成了对英国本土的极大威胁。

与此同时,由西班牙海军主导的西法联合舰队,也是在爱尔兰海域频繁活动,为岛上的天主教反抗势力提供军事援助。

更加麻烦的是,英国在欧洲大陆的最后一个盟友,葡萄牙王国也在短短数周之内,落入法国与西班牙之手。

换言之,英国已孤立无援,整个欧洲都在反对自己。

上述这一切,无疑加剧了英国海军的压力。为了应对这一连串的严峻挑战,英国不得不从全球各地紧急召回军舰,以加强本土的防御力量。

因此,在德凯恩和他的部队从土伦驶向好望角的漫长旅途中,法属护航舰队几乎未遭遇任何英国海军的阻挠,整个航程异常顺利。

即便偶尔有英国巡逻舰或是武装商船发现了这支装备精良、意图不明的法国分舰队,他们也只能望洋兴叹。

因为此时英国手中能够调动的三级及以上战列舰大部分已经撤回本土,所以无力在这片遥远而辽阔的海域进行有效的拦截。

当法属印度护航分舰队缓缓驶入好望角的外部海域时,乘坐旗舰“胜利者号”的德凯恩将军不禁感到一阵惊奇。

他注意到,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两年多,但英国海军在上次攻打好望角时留下的破坏痕迹依然清晰可见,各处堡垒与炮台仿佛仍在诉说着那场激烈战斗的惨烈。

而那些为英国占领军服务的荷兰人,似乎对这种为胜利者服务的生活也习以为常,流露出一种懒散而麻痹的态度,即便是英军指挥官詹姆斯·克拉皮森已经多次敲响警钟,提醒他们保持警惕。

站在船头,法国分舰队的司令官布鲁诺·让苏尔海军少将缓缓放下了手中的双筒望远镜,他的眼神中流露出复杂的情绪。

过了一会儿,他还是示意副官迅速打出旗语,派遣一艘悬挂白旗的通讯船,前往好望角要塞,向英国人表明他们的来意:“没错,我们只是路过,并无任何敌意”。

回顾历史,自英法百年战争以来,这两个欧洲强国已经历了无数次的战火洗礼,彼此间的了解几乎达到了知己知彼的程度。

套用后世的一句调侃来说,他们之间的战争不仅打出了水平,打出了风格,更在某种程度上打出了友谊。当然这种友谊,仅仅是建立于强国之间的相互尊重与惺惺相惜之上的。

尽管英法两国在全球范围内依然战火纷飞,但在某些远离欧洲本土的殖民地地区,当没有明确作战目标的双方指挥官不期而遇时,他们往往会因为自身的考虑,或是没有收到明确的作战指令,而选择避免与实力强劲的老对手,进行一场不必要的流血冲突。

这一次,好望角的英军明显处于劣势,他们的堡垒要塞在经历了两年前的惨烈战斗后,至今未能修复完毕,依然显得残破不堪。

如果布鲁诺·让苏尔海军少将真的有意,他完全有能力付出一定的代价攻克好望角。更别说,德凯恩将军麾下还有两干步兵,可以从好望角的一处侧翼实施登陆,配合护航舰队发动进攻。

然而,这个念头在他的脑海中只是一闪而过。那是让苏尔深知,自己的首要任务是确保这支分舰队安全抵达法兰西岛,并接受印度洋战区司令官,叙尔库夫海军中将的指挥。

此外,让苏尔还需要将这支两干人规模的印度先遣队,安全无误的送达印度的某个海域,并协助他们登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