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0章 雄心勃勃的拿破仑(1 / 2)

第900章雄心勃勃的拿破仑

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戈培尔就一针见血的指出:宣传的论点必须粗犷、清晰和有力,真理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策略和心理。

正是基于这种理念,纳粹德国的宣传部长就反复强调说,“谎言重复一干遍,就会成为真理”。

但在另一方面,戈培尔本人从来没有说过这句话,有可能是其崇拜者的细心总结,但大概率属于纳粹反对者的肆意杜撰。

但无论如何,即使是一个简单的谎言,一旦开始说就要说到底。当然了,还需要与时俱进,持续的为美丽的谎言,披上一层伪善、温馨且华丽的外衣。

所以,巴黎总督的后续做法,就是与安德鲁老大的宣传部长,哦不,准确的说是《费加罗报》现任总编法尔科,进行密切合作。

借助一连串的正面舆论攻势,将驱除那数百名肮脏不堪的流浪汉,从巴士底废墟离开的行为,大肆描绘成德马雷总督意在关爱底层民众的生活环境,及健康福祉的善意之举。

期间的几次听证会什么的,不过是走个政治过场罢了,那是德马雷对一些议员表达尊重,也就是在这个平台上,双方心照不宣的交换一下各自利益,糊弄一下围观的“吃瓜民众”。

等到那些流浪汉们经过一番精心的洗漱,焕然一新地出现在众人面前,伴随着雄壮激昂的军乐声,他们满怀欣喜地踏上了巴黎政府特意为他们准备的宽敞大马车。

然而,当他们满怀期待地坐定之后,却渐渐察觉到事情似乎有些不对劲。

负责赶马车的人并没有按照之前承诺的路线,将他们送往安置点,而是径直向城外驶去。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流浪汉们顿时嚷嚷了起来,所有马车内一片喧哗。

转移工作刚开始的时候,似乎有报社的记者和不少围观民众在场。负责维系治安的警察们和颜悦色地做着耐心的解释,声称市区的定居点尚未建设完毕,因此需要先到郊外的大木屋那边过渡一下。执法者的语气平和,似乎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等到整个马车队完全驶出了巴黎市区,那些记者与民众也不再跟随而来,情况便悄然发生了变化。

坐在马背上的警察们看到流浪汉们依然在不停地嚷嚷,脸上的和颜悦色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他们毫不犹豫地抽出马刀,用刀背狠狠地砍打那些闹事之徒,强迫他们老老实实地待在马车上,不敢再有任何反抗。

就这样,在一阵阵的喝斥与哀嚎声中,马车队一路颠簸,最终抵达了斯凯尔特-瓦兹运河的一处繁忙的施工现场。

数周之后,来自《费加罗报》的记者们采访了那些已经成为运河工人的流浪汉。他们在报纸上大肆赞扬德马雷总督的英明决策,声称这一举措不仅成功地改造了好逸恶劳的流浪汉,还为巴黎的治安环境带来了显著的改善。

然而,事实的真相却远非如此美好。

原本从巴士底城堡废墟被送到运河工地的那385名流浪汉,现如今仅仅剩下了127人。至于其他流浪汉的下落,自然是无人问津,仿佛他们从未在这个世界上存在过一般。

事后,安德鲁不无得意的告诫德马雷,说:“作为一名重要的地方行政长官,在筹办任何民生工程项目之前,都需要进行周密的筹划,确保舆论先行。”

说道这里,第一执政话锋一转,继续又说:“没错,民众的记忆就像是金鱼的记忆那般,时间会非常短,而且选择多属于盲从的和非理性的,所以只要理由冠冕堂皇就足够了;

至于政客,就需要看你愿意拿多少利益去做交换。事后,自然有人会为你的行为进行辩解。”

如今不过是1799年,民众的信息渠道,大都来自民选议员的激情讲演,新闻报纸上面刊登内容,以及道听途说的各路谣言,对于安德鲁而言,控制起来不算太难。

即便是在两百年多后的互联网时代,那些“老意林”、“老读者”去杜撰、去编撰、去欺骗,包括但不限于“下水道的油包纸”,“可以直饮的马桶水”,还有“长官为麻雀断电”的故事,依然可以大行其道十多年,令无数人信以为真。

《乌合之众》中那句话已经应验:“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倍感安全的归属感!”

……

在今年5月份的时候,曾一鸣惊人崛起于土伦战役的炮兵军官,后在意大利半岛叱咤风云的军团司令,随后出任驻奥斯曼帝国大使的拿破仑-波拿巴将军,就出现在安特卫普港的防波堤上。